清代酱釉大水缸值多少饯?
清康熙、雍正时期酱釉色泽较深,釉面滋润而不开片,器型有瓶、罐、缸、碟、盒等。清乾嘉时期制品色泽稍浅而釉面开片,器型有瓶、炉、缸、碗、盘等。清同治、光绪年间制品色泽较浅呈酱褐色,器型有盘、碟、缸等。
酱釉小缸年代,从清康熙至光绪均有生产,但以晚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大兴缸窑生产最多、最好,因而人们又把酱釉缸称为“大兴缸”。酱釉缸的釉色分为色酱、老僧衣两种。色酱的特点是釉汁匀净、莹厚、色调深沉,施釉不及底部,器底和器内施白釉。老僧衣的特点是釉汁肥厚、釉色略浅,釉面开片,施釉不及底部,开片十分匀净自然且充满釉色,远远望去,犹如老僧打坐时所着僧衣,故名。这种“大兴缸”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曾记载:“缸有白地酱釉者,以开片为上。大兴制瓷,惟缸为最佳。”
酱釉是古陶瓷中一个非常特殊品种,存世较少、影响不大,收藏的人也并不多。古玩行历来有“官窑看瓷釉、民窑看造型”一说,酱釉器属于民窑瓷,而其造型又多以缸为主,所以酱釉缸一向不受社会重视,其价格也就相对较低。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老物件收藏热情的日渐高涨和存世酱釉缸的日渐稀缺,酱釉缸已逐步进入人们视线并开始受到关注,其价格近几年也随之大幅攀升,目前已从原来的每件100至500元攀升至几百至几千甚至上万元。
酱釉缸应挑选老僧衣类釉面开片的为佳。由于存世酱釉缸多为清中晚期以后产品,因此在年代上要求康熙、雍正、乾嘉制品。从缸的造型上选,以小缸(高35厘米以下)、瓷质坚硬、厚胎厚釉、器形周正为宜。一般瓷质松软、薄胎薄釉、歪歪扭扭、火照、窑缝、漏釉、跳釉等缺陷品,不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