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个时期福寿禄梅瓶多?
清代雍正时期福寿禄纹样在梅瓶上的运用已非常广泛,在梅瓶上的绘制形式及内容上与雍正时期也有着很大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如吉祥图主题的连年有余、福山寿海等纹饰在乾隆时期依然沿用。
与雍正时期相比较,乾隆时期福寿禄纹饰在梅瓶上的装饰具有了更高的艺术造诣:
其一是纹饰更趋精细秀美,构图上更加疏密有致。福寿纹饰与其它纹饰的搭配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其中福寿双全、万福万寿、万寿连枝、寿山福海、福寿双喜等吉祥图案的运用十分普遍。吉祥图案的构成元素如“蝙蝠”也趋向规范化、艺术化。
其二是施釉工艺及制胎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梅瓶造型规整,胎釉细腻,釉色莹润,画工精致,装饰典雅。福寿有余、鹿鹤同春、福寿三多等吉祥图案均有出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款青花福寿双全纹梅瓶。
其三是纹饰更加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吉祥纹饰如山水、花鸟、虫鱼等题材有工笔画的精细效果,而福寿纹饰与其它纹饰搭配运用则具有了新的形式。如与云纹的结合,具有装饰与衬托的双重效果,使所装饰的梅瓶显得更为高贵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