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瓷器吗?
安徽虽然不像江西、浙江、四川等地有悠久的产瓷历史和丰富的瓷藏资源,但也不乏瓷艺制作,只是因地理环境、战乱等诸多因素影响,陶瓷业的开发生产及瓷藏保存条件受到影响。安徽地处江淮,新石器时期,这里是东夷文化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在制作和使用陶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5000-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相当熟练的制陶技术。在寿县曾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蛋壳红陶杯”,其壁厚仅1毫米,制作之精致,造型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汉代以后,陶瓷业在安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制瓷手工作坊遍及庐州、舒州、寿州、宣州、歙州等地,在沿淮和皖南地区,烧制出青瓷和釉陶,1959年在寿县发掘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青瓷器皿,其器形、釉色已接近越窑青瓷水平。三国吴时期的“点彩黑釉瓷碗”和晋代的“青瓷堆塑罐”、及东晋时期的“青釉瓷缸”,也都在寿县被发掘出土。南朝时期,随着窑业技术的推广,安徽地区烧制的青瓷釉色渐趋稳定,在器皿的制作工艺和装饰上也有明显的改进,到了唐代,安徽地区有多个瓷窑问世,“寿州窑”就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窑口,它也是安徽地区发现和发掘较为完整的唯一古窑口,烧制出我国最早的细白釉瓷,也是我国六大青瓷窑系之一,主要烧制碗、罐、碟、壶等日用器皿,它以高超的制瓷技术和优美的釉色,以及造型古朴、自然、浑厚见长,在当时与北方的“邢窑”白瓷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