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有什么瓷器?
晋代青瓷造型趋向多样化,除饮食、盛储器皿外,还有大量器物用于陈设、装饰和玩具等,其胎体比东吴的更薄、更匀,釉色绿中带黄,釉面光泽,南方北方瓷业各有不同特点。
1、南方青瓷:器物以盘口壶、罍、虎子、四系罐等为代表,造型俊秀,修长的器身,斜削的肩部,丰满劲挺,尤其是盘口壶,细长的颈与丰满的肩、腹对比和谐。此期的器物釉面莹润肥厚,玻璃质感较弱,造型趋向俊秀,纹饰则以莲瓣纹最多。
2、越窑青瓷:西晋时,由于战乱,位于会稽的越窑,部分南迁瓯江及温州沿海地区,形成瓯窑系,所以西晋时期瓯窑产品与越窑十分相似。烧造品种有罍、洗、虎子、唾壶、羊尊、砚台与辟邪等,造型典雅大方。
3、德清窑青瓷:烧造品种有碗、鸡头壶、虎子、羊尊、砚台等,其中鸡头壶最多。鸡头壶的制作是德清窑的特长,造型美观,以生动活泼、装饰华丽见长,有的鸡头中空做成流,可以出水,有的则作为装饰。
4、婺州窑青瓷:婺州窑在今浙江金华一带,西晋婺州窑青瓷造型丰满庄重,多仿制漆器。此期最突出的是辟邪和狮形器等动物造型,形象刻划简洁洒脱。
东晋时期(317—420年),政权主要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由于社会不稳,士族、庶民纷纷南移,使以会稽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使瓷业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时,越窑在上虞等地重新恢复生产,青瓷造型以碗、盘口壶、鸡头壶、罍、唾壶、双系罐、辟邪、熏炉等为多。西晋末,德清窑和瓯窑,受社会动乱的影响,趋于衰退。婺州窑在东晋时有较大发展,烧造青瓷仍以模仿漆器造型为主,胎体厚重,盘口壶、鸡头壶、唾壶多平底,造型厚重。
北方青瓷:主要产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一带,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为瓷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青瓷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使青瓷烧制工艺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以当阳峪瓷窑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