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定瓷器几个?
一般来说,鉴定瓷器我们可以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以及后世仿品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今天就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明代早期的造型相对来说比较厚重,中期以宣德和成化的瓷器为代表,宣德厚重大方,装饰华丽,成化小巧精致,典雅优美,而到了晚期则日趋轻薄、华丽繁琐。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陶瓷器的胎体,大件器物厚、重,小件器物薄、轻;瓷胎较细,洁白紧致,迎光透视时,胎色多呈粉白色。由于这类器物的底足多露胎,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白砂底”,并常带有小冰裂纹(见图1、图2)。
永乐、宣德器物所施的釉料,一般是用麻将石釉,故该时期瓷器的釉面均肥厚、玉润、坚净,色泽温润如玉。
永乐、宣德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一直被海内外藏家和学者视为明代青花瓷的代表和典型,并有“青花首推永乐、宣德”之说。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制作,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工艺,另一方面又受到西亚细密画和波斯、阿拉伯青花铜器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纹饰布局上的这些特点,在画面的装饰手法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一般较为突出的主题纹饰,往往用一笔勾勒,线条粗而浑厚;而对于辅助或边饰,则多用双钩填色或单线平涂的手法进行描绘。这是永乐、宣德青花瓷的重要风格特征,为其他各朝青花所不及。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陶瓷器物的款识,有釉里红和青花两种。就笔者目见和所掌握的资料看,釉里红款的器物极少,一般以青花款为主。
这一时期,青花款器物的款式、书体和大小均不一致,且往往随器物大小,有的写在器物底部,有的写在器物口沿或腹部。款识均为横、竖成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较开,笔划粗,书写庄重,结体方正;款识上大多有花边围绕,外围形式有六瓣花、六方形、双圆、单方、单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