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瓷器大碗值钱吗?
隋代是我国由南北朝分裂势力走向大融合、大统一的时代。北朝后期北方青瓷的制作已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南方青瓷也从东朝末期的衰落当中逐步恢复过来,并趋于复兴,南北两地都在为产生“南青北白”瓷业分工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隋朝时间不长,出土的瓷器也不多,故传世的完整隋瓷不多见。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北方地区发掘出土了大批的隋瓷,填补了隋瓷发展的空白,也为南北瓷业技术交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隋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北方隋瓷,主要是在北朝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吸收了一些南方技术,使北方青瓷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北方青瓷,既有北方风格,又带有南方情调。
南方隋瓷主要继承了陈朝的传统,胎体坚致,釉色青绿光润,器物造型大多继承六朝风格。如浙江省慈溪县上林湖隋初窑址出土的四系罐,就是南朝风格的继续,而嗣后则逐渐减少烧制。
隋朝大碗一般指初唐和隋朝时期非常流行的敞口大碗。一般口径都在20厘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厘米以上,造型一般是大敞口,弧腹,饼足,常见玉璧形底足。由于造型大气,现代出土又比较少,因此深得古玩界人士的喜爱。
隋朝大碗的鉴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造型。隋朝大碗造型比较豪放,一般碗形都非常大,口径非常宽大,碗壁一般为7厘米至8厘米,造型丰满,玉璧形底足,足底非常薄。
(2)釉色。隋朝大碗多为酱釉,釉色非常厚重,常有流釉现象,底部釉比较薄,能看清胎土。
(3)胎质。隋朝大碗胎质一般略显粗糙,断面多呈淡灰色,氧化铁及石英颗粒比较多。
隋朝大碗一般在考古工地或者墓葬中出土较多,传世品几乎很难见到。因此隋朝大碗历来深受古玩收藏者喜爱,升值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