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辨别瓷器真伪?
辨识古瓷器的真假一般要从造型、胎质、釉色、纹饰、款识、包浆等入手来辨别。
形状。
不同时期的器型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雍正瓷器的典型特点之一是,它的瓷胎非常厚,釉很薄。它很像冰上涂着的雪,但是雍正瓷器的釉光是幽静雅致。如果你用这两个典型特征去找它,但可能发现与你说的完全背驰的东西,它既不冰也不雪,也很艳。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这可能是仿品。清代仿品的水平很高超,仿品不在于像百分之百的真品,而是要体现出自己时代的特征,否则无法存在下去。另外,仿品从里到外要完全一致,成本太高,而且容易暴露。因此仿品的釉虽然很薄,但是它会把釉烧得非常晶亮,从而区别于真品,也能够证明自己为仿品。
胎质。
在古瓷器鉴定中,胎质也是重要的一环。如官窑器与民窑器、精刻器与粗刻器的差别,都可在胎质上找到鉴别依据。同样,明代早中晚期的胎质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胎质瓷白程度、颗粒大小、瓷泥是否淘洗均匀方面也各有不同。
釉色。
古瓷釉色也有断代的作用,是鉴定的依据。例如永乐、宣德釉色肥厚莹润,有玉质感,高倍放大镜下呈桔皮纹。嘉靖、万历釉色发青发黄,有浑浊感,多橘皮纹。器物口部因釉汁下流,多显出浅黄色,即所谓灯草边。器物圈足内、花纹凹窝处,常有积釉,色青而深,甚至发黑。又如甜瓜釉,在明朝嘉靖朝、清朝康熙朝都烧制,但嘉靖甜瓜釉器釉色黄中带绿,色偏黯;康熙甜瓜釉器釉色偏黄而明亮,有玻璃光泽。
纹饰。
古瓷鉴定还要注重纹饰的研究。同样是龙纹、凤纹、团花纹,不同朝代的形状都各有差别。同样是龙纹,明朝细颈、张口瞪目,清朝粗颈、闭口细目,仅此一点就是鉴定的依据。又如明朝的栏杆纹一般是直纹,清朝的栏杆纹一般是弧纹。纹饰也要从线条、形状、图案等方面去找特点。
款识。
古瓷鉴定更离不开对款识的研究。明朝款识明朝写,清朝款识清朝写,民窑款识民窑写,官窑款识官窑写,都具有时代特征,也符合制度约束。真款是在当时当地写上的,假款是后人在异地仿造的。因此,真款与假款是很好辨别的。即使是仿品真款,也有规律可循,因为仿品款识是后人模仿前人款写的,二者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