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看瓷胎
胎骨厚薄得当,胎质细致,胎色纯洁,瓷化程度好,说明质量好,反之则差。凡胎质粗松,粗糙,厚重,瓷化不良,釉厚不匀,色调偏灰等现象系劣品。
观瓷釉
优质釉玻璃成分含量高,釉层厚且均匀,釉面光亮清新,色白莹润,洁白如玉,光泽柔和,劣质釉色灰而不润,釉薄不匀,有的脱釉。由于釉和胎体结合不好,瓷釉凝聚厚薄不匀,导致釉面有肉眼可见的细小开裂纹。
辨工艺装饰
不同时期不同窑口装饰的纹饰各具特点。宋代钧窑以釉色见长,玫瑰紫,海棠红是其代表作品。元代青花则以釉下钴蓝装饰为时代特色。明代成化斗彩,清康,雍,乾时粉彩,珐琅彩等各具时代特色。鉴定时熟悉这些工艺,掌握其纹饰特点,从而掌握各时期风格,对断代,辨别窑口,鉴定真伪极为重要。
验款识
款识的演变亦有规律可循,鉴定时应注意款识与器物本身风格是否一致,款识写法是否正确,尤其是注意辨别后朝仿前朝作品。
观造型
首先要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窑口作品的造型风格,才能判断真伪。
看颜色
主要指釉色。由于生产工艺条件,釉料等不同,各种颜色的深浅,色调不一。如越窑青瓷,东汉到三国越窑青瓷色调偏黄,釉薄不匀。西晋,东晋是,釉稍厚,釉色多近淡青。南朝,青瓷釉层加厚,釉色青亮,玻璃质良好。
了解窑址分布:如宋代,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窑场,如北方有定窑,河南的汝窑,钧窑,当阳峪窑,河北的磁州窑和耀州窑。南方有浙江的龙泉窑和哥窑,江西的吉州窑,福建的建窑,湖南的衡州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