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好吗?
王羲之时代,北朝书风已露末流之相;隋朝立国不到四十年,书法上并无建树;唐初诸家,如虞世南、欧阳询等学北魏,褚遂良学“二王”,虽然各有建树(尤其是褚遂良),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南北朝以来习气已深,风尚日下的颓势。 至唐中期,李邕以行草名世。其行草书与颜真卿同为盛唐书法的代表人物。李邕在书法上能创新意,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后世称其为“海内八宗”之一。
《李斯碑》(即《麓山寺碑》),是李邕晚年所作的重要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作笔法精熟,气势雄厚,笔力坚韧,体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风格和成就。 在唐代,“二王”的书风一直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帝王的喜爱推崇以及文人学士的影响,书法向尚妍美的风气演进,其中也包含了对魏晋书风的再度追求。从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来看,似乎更为欣赏的是东晋名家的风貌,而“二王”的作品无疑成了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李思训碑》(亦称《李北海帖》或《麓山寺碑》),此贴字体秀美遒劲,结体疏朗匀称,用笔含蓄蕴藉,充分显现了唐人书法的典范特征——丰腴圆润,秀美飘逸。
宋元以后,人们评价李邕的字为“颜筋柳骨”,认为他具有颜柳的风范和气韵。事实上,这与他长期追随、深入研究柳公权不无关系。 从唐代开始直至清朝末年,《麓山寺碑》一直是历代书法家最为重视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之一,“集古今人评此帖题跋甚多,可见其流传之广及受到的重视程度”[1]。因此,可以说此贴代表了李邕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