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什么业书法?
是“业”,不是“誉”! 这是清朝李光地的行书作品(见上图)。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榕堂,又号厚斋、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李光地与徐乾学、张伯行、汤斌并称康熙朝四大名臣。 作为理学名家,他是宋明理学在清初的重要传承者及实践者。 他一生著述多达三百余种,其中《论语集注》和《孟子疏义》最为著名,影响深远,至今仍为研究孔孟之道的学者所推崇。
李光地学问渊博,对经史百家都有涉猎,诗书画均有所成,他的楷书取法欧阳询而能自创新法; 行书则从颜真卿入手,上窥米芾而自成风格,虽不及董其昌之优雅,却比董书多了一些阳刚之气。
由于他长期担任要职,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很受当时人们追捧,他的著作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以致出现了“家有李光地文集而不见其书法,有李光地书法而不观其文章”的现象。 据说乾隆皇帝也很喜欢李光地的书法,还命人将李的光地为雍正皇帝书写的四言诗御制序刊印成册赐给大臣们参阅。 现在故宫里还有一部分李光地的书法珍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
优质答主
他的字写得非常的好,但是有些过于规整了,缺乏灵动和韵味 比如这个“寿”字,他写的字结构是严丝合缝的,这样写当然没什么错,但太呆板、单调,缺少那种气度非凡的感觉 再看看这个“寿”字,笔画间有伸缩,笔锋有起落,整个布局疏密得当 有气势又灵动的字体不是那么好写的。就像我一样,练了很多年也没能写出这样的效果来 所以还是应该多学多看。毕竟好的书体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可以学习一下王铎的字,他是以行草书出名的,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光的字。
李业字子通,赵州昭庆人也。博通经史,善属文,工草隶,尤精骑射。隋炀帝大业末从征高丽会江都难作乃窜还乡里于本县聚徒得数百人与同郡张金称、高士达共聚众,各称司马,谋议相倚以拒官军。士达寻为官军所擒,金称自称天子,而业犹自号为司马。金称死,余党归业,业又僭称天子,以纪月日。唐武德三年,攻陷郡县数十,将拒山东,自荥阳西趣洛阳。伊州刺史李世勣、山东道大使任瑰等击之,为业所败。业将渡谷水,瑰与通事舍人卢弘本伏兵于水南,邀击,大破之,生擒子通于汜水上。四年正月将至京师,诏刑部尚书宇文士及、御史大夫肖瑀问状,二月,于东市斩之。
世祖仁寿初,以公除解褐,为司州治中。炀帝嗣位,以京师特置司隶,仍授治中,赐以斑须杖,得杀犯法者。时百姓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又以监临颇任威刑,人吏咸怀恐怖。然公处法严明,志存约己,令行禁止,终不逼罚无辜,时论以此称之。
初,公之从父舅梁郡太守房君,因事出为齐郡民贼所围,众寡不敌,忧惧不知所出。公时受命,令行淄、鲁。行达梁郡,即诣房府,见房乃曰:"向闻齐郡有贼,当已破散。"房曰:"今尚未平。"公曰:"向行来,贼已在城外散走。"语竟未了,外报贼退,房莫测其由,追而问焉,云:"见甲士数千,围城数匝,莫之敢逼,是以奔散。"房方知公素兵有威,虽未尝见,而厉奸息寇,有若神明。
时百姓大部携叛,帝患之,不能禁止。公因入奏事,帝曰:"此寇贼何由可息?"公承间而进曰:"昔周武伐纣,归附者八百国。纣有亿万人,止用三万人自卫,知人心离散,不复可固,直求一时死耳。凡人能忍死,亦未易攻也。今还国之民,众庶所知,足为表的,其从贼者,皆迫于难苦,欲复顾反,自度无 援,是以犹持两端。若大告天下,能自拔者皆许归复,为诳言称有还者,便厚加宠擢,则意无守者,旬月之间,天下可定。"帝即命公为喻,宣诏军中。由是归化之众,日益有功,皆如公策。
后从帝幸汾阴,因见自陈。帝顾谓群臣曰:"此人名位当至侍中尚书,其后尚当自屈。"后主嗣位,追赠冀、定二州刺史。
赞曰:魏、周之衰,盗贼半天下,业以名将之子,起家典兵,虽诛锄群寇,有损益之殊,岂非应运之隆,乘时之会,功名著于一代,荣宠传于子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