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何平书法?

练阳花练阳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9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 七岁习字,曾得到许多名师指点:王学仲教授、张克勤教授及著名书法家言恭达等先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国际性大型展赛并获奖,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多幅作品被编入多种典籍。出版有《何平书法作品集》。2003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华名人”称号。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淮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书法作品先后入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004),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2006),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全国书法展(2008),首届全国册页书法作品入展并获奖(2008),首届“沈延毅杯”全国书法比赛提名奖(2010),第二届全国隶书大展(2012)等数十次国家级展览。2002年开始担任《书法报》特邀评鉴专家,2012年任安徽电视台《名家讲堂·书法课堂》主讲嘉宾之一,2013年任中央电视台《书法大家》栏目特邀点评专家。

2013年为淮北市书画院院长。 主要学术成果如下:

论文类 一、发表

①论当代碑刻书家——王镛、吴东民(理论月刊)2013.03②谈当代篆书的创作与教育——以《曹全碑》为中心(中国书法)2013.04③关于当代行草书的几个话题(艺术百家)(北大核心期刊))2012.05④由碑及帖话隶书(艺术百家)2012.12⑤隶书语言建构的审美追求刍议(艺术百家)2012.06⑥从技法到学理——当代隶书学习的路径选择 (《新文学大观》第8卷P11-16,中国文史出版社) 二、入编专著 ①《当代书法家精品粹编—何平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P166-P179) ②《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何平卷》(四川美术出版社,P332-336)

优质答主

其实他的字并不难看,写得也还算中规中矩的。 但他的作品没有让人看了之后觉得“这写的真好”的感觉…… 这就像是一个学了好多年琴的人,弹出的曲子很流畅,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不是他的风格一样…… 这是个人感觉,可能题主也觉得好棒呢~ 而且我也只是看过几次他的小作品,也没有看过现场…… 所以不敢随便乱黑啊!! (我也很喜欢书法家们写的好的地方呀~) 但是还是想说几句……

1、不要将何平和田英章放在一起讨论……2、不要在微博上找骂3、请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批判古人4、可以不喜欢但不能随意黑5、如果实在受不了这个风格,请离远一些6、如果喜欢这样的风格又嫌不够好……那是你自己太挑剔了7、以上是我瞎说的

宓寒采宓寒采优质答主

在当今的书法界,有一大批书法篆刻者,正在努力探索,尝试着融汇诸法,而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者。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平正是这样一位可贵的探索者。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何平即涉足于书法、篆刻的创作和研究,1985年他的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篆刻展”,并入选《中国现代名家印谱》,此后,相继有篆刻作品入选“巴黎·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展览”,书法作品入选“中日现代著名书家百人展”、“’97当代华人书画展”和‘99中国美术馆“书苑撷英·全国书坛新人精品展”等等。

篆刻对于何平的书法创作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他的篆刻取法商周金石和秦汉印以及砖瓦碑额等文字,同时,注重对现代美术的理解和借鉴,用笔上讲究金石韵味和刀法石势,同时,不失之于轻滑,篆法上取法高古,结字有自家体魄。印风上既有秦汉之风的苍重端庄,又有明清流派印的清新俊逸,更有着独特的现代审美取向。正由于他在篆刻上的多年潜心探索,使他找到了从传统法度中走出的重要途径,篆刻对于书法的滋养,尤其对于篆书、隶书用笔的滋养,是他能够进行探索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此基础上,他在书体上尤其擅于行草、魏碑及篆隶汉简,他将篆稿、隶书、魏碑和行草相融汇,用行草笔调糅进篆隶汉简中。

何平行书用笔恣肆自如,风致翩翩,章法随意轻松,墨色变化多端,结字或古拙朴厚,或疏朗开阔,或灵动多变、婀娜秀丽,一任自然。魏体书以“龙门二十品”为底本,兼取金农漆书之法,用笔多以宿墨,浓重涩厚,方圆兼备,字字独立而不失于松散,体势方峻而不失于匠气。隶书画风古拙质朴,结字大小参差,错落变化,不落俗套。篆书则以金文取法为主,笔道朴厚,时掺进钟鼎文的笔意,结字随势造形,自然生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