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比例重要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涉及到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个层面,是关于比例的常识性认知问题;第二个层面,则是与书法的创作规律相关的问题了。 这两个层面看似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却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比例的概念具有其抽象性、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所致,而书法则既具有“技”的特质又具有“艺”的表现特点,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分别给予适当的注意和辨析才行。
一、关于比例的一般性问题 说起比例,人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经验体会:当某个物体被放大或缩小的时候,它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将一张白纸平均地裁成四等份然后进行量侧得到的这些数据,可能分别是13.9mm,8.56mm,7.2mm以及4.7mm等等(其中数值的准确度可能会因为量侧时的误差而有所变化),这就是说,这张纸的长度和宽度的比率大约是1:0.6左右。 而再反过来,如果将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对半折叠两次之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时它的边长长度就与原来纸张的长度近似相等并且约略等于宽度的一半——也就是说,它们的比值恰好等于1:1,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黄金分割率”的概念之一。 可见,当我们谈论一种物体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问题时,这种尺度的大小往往不是孤立地被讨论的,相反,更多的情况是人们会同时参考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来作为衡量它们之间是否处于合理区间范围内的依据标准。
二、关于书法创作中的比例关系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有过相当多的接触和认识,就不多赘述了。但是在这里我仍然认为有必要稍加强调一点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才好。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一个概念中所隐含的道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面的例子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首先,我们不可能将一张方形白纸裁切成任意大小的图形而不影响到它原本的造型样式,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整张纸均分成五等分的话,那么就必然导致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短比例变成了原来的两倍;其次,即便我们真的能够实现将一张纸随意剪切成任何形状的自由,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我们所选择的那个特定角度,使得裁剪的结果使我们的最终成品只能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造型样式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比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群体来说,我们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适应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并在此过程中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一些琐事之中去自寻烦恼;同样道理地讲,在学习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亦然如此。
优质答主
在创作的时候,会考虑到比例问题的。 不过有时候为了形式美感或者为了突出主题内容,需要调整一下的。 比如一幅作品,主体是三个字“我爱你”。那么这三个字之间的距离太近了,会显得拥挤;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稍微拉开距离一些。
再比如一幅作品,主体是两个大字“福”和“寿”,这两个字上下排列,如果上面的那个大一些,下面这个就小一点的话,看起来就比较协调了。
再有就是一幅作品中,除了两个主标题之外有正文,那么在正文中,每段文字首行应该空两格来留出空间。这个留白也是要考虑一下,不能空白太大,否则看着会乱糟糟。所以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吧。
书法的章法(布局)中,结构比例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人对此亦十分重视,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就说过“广之则书,书之总,谓之文,文者,务为有采,体有六义,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说的“体有六义”其实就是在讲汉字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他本人就是一位书法家,对汉字在布局方面的要求是很有研究的,因而,这种规范被沿用至今。
在结构比例方面,字的外形有长有方有扁,字的笔画有多有寡有疏有密,它们在布局上都有不同的规律可循,总的来讲,必须根据“横欲直,直欲横,横当长,长则纵,疏当密,密则促。如是者,为有意无意,皆从牵连而伸缩出入之”的规律来写,从字的笔画、笔势、字势,从字到整体,按比例要求来写。
汉字中的点和线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从结构方面讲,有着横、直、撇、点、捺、提、钩等笔画元素,从笔势方面讲,有的宜平,有的宜斜,有的宜长,有的宜短,有的宜轻,有的宜重,从字势方面讲,有的宜纵,有的宜疏,有的宜促,有的宜方,有的宜扁,有的宜大,有的宜小,等等,必须按照汉字结构特点来具体对待,不能千篇一律,或张牙舞爪,或缩手缩脚,这样写出来的字必然不合比例,难以产生优美的韵律、节奏。
另外,从整体上讲,一幅书法作品,无论是条幅还是立幅亦或是横幅、长卷,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字与幅势之间,都必须按比例(留白)来书写,若一幅作品布局满篇,就会显得呆板、无序,反之,留白太多,就会显得萧疏,无气势。因此,一幅好的作品,总体布局必须合乎要求,恰如其分,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