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有几种书法写法?
1. 甲骨文、金文、篆书的“窑”字,左部是“窑”的本义“土穴”,右部的“攸”作声旁兼表意,表示窑工在挖土作窑时发出的“攸-yōu”声; 2. 大篆(籀文)、隶书、楷书的“窑”字,“攸-yōu”变为“攸-yuō”,读音不同;
3. 楷书《说文解字》小篆的“窑”字为“窑”的本字,而“窯”则读作yáo。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可知二者含义相同,都指土洞式窑洞建筑。但是考古学及古代文献多使用“窑”,而陶瓷行业则多用“窯”。比如著名的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报告多用“窑”,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顾铁符编著的《商周的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等著作均用“窯”。
4. “窯”的上部从“穴”,表示与洞穴有关;下部从“焦”、“木”或“林”,表示烧制陶器的烤火烧窑炉是用柴草而不是树木来燃烧的。另外烧窑一般是在树林里建造的村落进行。 5. 关于“窑”字的演变过程可参考《中国汉字学史》之《汉文字的历史发展概貌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章。关于“窯”字的演变过程可参考本书之《由甲骨文到宋体字的演变历程概述》一文。 6. “窯-yáo”作为词根所构成的新词:
a) 窯穴-yáoxiè,如“河床中的沖涮使河岸成为一个个巨大的自然窯穴”——[美]李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b) 窯户-yáohù,即从事制造砖瓦的人家; c) 窯变-yáobàn,瓷器在釉料没有完全烧成的过程中因氧化铁或其他氧化物的浓度变化等原因而产生色彩奇异的变化现象称为“窯变”; d) 窯子-yáozi,窑洞的一种,流行于河南、陕西一带,系用人工开凿的土洞筑成居住或储藏粮食的洞窟——参见《简明牛津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注:b项中“窯戶”之“戶”非通假,亦非错别字,见《廣韻.暮韻》及《集韻.暮韻》。 此外还有:
e) 窯場-yáochǎng; f) 窯洞-yáodòng; g) 窯爐-yáoluó; h) 窯白-yáobái; i) 窯變酒-yáobànjiǔ; j) 窯子头-yáozǐtóu,即今“脑门儿”(源自《北京口语词汇》王福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k)窑哥/姐,指窑主(开窑烧造瓷器的商人),也泛指某些窑口的工匠师傅,因为一些窑口以姓氏命名所以窑工也就成了姓某某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