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仿名家书法?
临帖是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古人如此,我们亦同样。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说:“初学总须从钟王人手,能得其大概,而后变易繁难。若先寻二王诸名帖而不得入钟王之门者,不独为书之病,且为学书之病矣。”可见,学习书法应该以古人的法帖入手,掌握其基本规律和特点,然后才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出尘表之外”。 《灵飞经》笔法精致,结体疏朗,点画间顾盼生姿而又精严法度,历来被作为楷书练习的最佳范本之一。唐伯虎、祝枝山等人也都以此作为重要楷法教材。不过,如果直接临习《灵飞经》的话,往往会感到难度很大,原因就在于在书写时此帖多呈向右上方倾斜之势,这与传统的中宫收紧、上下舒展的写法大相径庭。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让同学先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开始入手,再过渡到《玄秘塔碑》等颜体楷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打下扎实的临帖基础,而且可以使他们熟悉传统中宫收紧的结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去临习《灵飞经》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临写和创作的问题了…… 临与创是一对李生子,又往往相伴而行。没有对前人的继承和借鉴,就不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但一味地模仿前人,也只能停留在工匠的层次上,很难成为艺术大师。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要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对古人的创造性借鉴和应用——即所谓“集古字”或曰“集字”。 “集古字”并非“集字成诗”那么简单,它是一项颇费功夫的工作,需要创作者下大工夫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归纳。比如“福”“禄”“寿”等传统的吉祥字眼,就可以分别收集到诸如“福寿双全”之类的大吉语里;像“岁寒三友图”(松竹梅)之类的题材又可以收集进相应的成语典故中等等。当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既有传统的笔墨技法,又有作者个性化的创意,可谓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