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格调怎么分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答非所问的人太多,比如有提到唐楷的,颜真卿柳公权的风格就不是一类的吧; 有说格调和审美有关的,难道审美不是抽象和主观的东西吗? 还有推荐帖子的,题主都没说到哪里去呢。 我来说一下我理解的书法的“格调”是什么吧(个人见解)。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的诗言志的理论中。 传统美学认为文学创作应该反映作者的道德、志向和情感(儒家美学的“以善发美”)。同样地,在书法理论里,古人也追求作品的格调要体现创作者的品格修养,而不仅仅是技法和审美的表现。 这个道理听起来当然很简单了,但是如何来衡量一个人的修为,又如何将这种理念落实到作品中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古代,文人写字一般通过诗文来反映自己的品格,所以往往文如其字,书与诗相称。因此,古代的书家大多也是诗人或者文学家,他们在写诗作词的时候都会注意字句的字典含义,也会讲究对仗平仄、韵律节奏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对文字的使用。同时,他们也把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巧运用到书法的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书法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像古人那样把诗歌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去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展现我们的人格和精神呢?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方面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理解上;另一方面则是创新。 对于前一个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对传统笔法和结构的深入理解,这包括用笔的提按顿挫、转折开合以及结字的平衡和谐等方面;二是对传统书体的理解,如篆籀隶楷行草各体间的关系,各种书体之间的融合运用等等。只有真正掌握了传统技法的精髓所在,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具有“古意”。 而另一个方面则更为重要,那就是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这个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更体现在作者的精神世界和个人气质的体现上。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书写方式和风格,探索不同书体和题材的搭配组合方式,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精神追求。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经验之谈。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