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山石和翡翠区别?
在古文献记载中,人们常将含铬金属矿物的玉石称为“辉玉”或“硬玉”,如宋代杜绾所著《云林石谱》称“云南大理之西,有玉乡,出美石,色莹润而白,其类众分:有如冰者,有如蛋者,有如乳者,有如澄泥者;有如墨者,有光者,有少纹者,皆可为器”,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也称:“凡玉石皆为阴寒之物,故有暖玉、阳玉之名.至若翡翠及水晶俱属阳,亦宜此说”,可见这里的“玉”主要是指含铬的玉石,与现今所说的翡翠基本一致。又据明代宋应星于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撰成并刊行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载.“玉之出产于高山深岩间者……凡数种:一曰璞玉,二日翠色,三日圭璋,四曰玛瑙,五曰璧瑜,六曰晶砾…· 玉之所以贵者,惟彼璞琢而成器耳!”这里所指的璞玉、翠色以及玛瑙等,当指含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的玉石及其制品而言。由此看来,自宋代以来,人们对含铬玉石便习称为"刚玉",即今人所称的“翡翠”,而将含钙、镁铝硅酸盐类矿物的玉石统称为“辉玉”,这就是目前翡翠的名称的由来。
我国对翡翠的认识要比其他国家早得多。根据现有资料可知,大约在隋朝时,缅甸翡翠就开始在中国流通了。到唐代以后,翡翠逐渐成为贵重珠宝。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记载得更为翔实:“翠玉之色有白玉地青、水地青、豆绿、杨梅、藕粉、檀色诸名;又有玻璃、鹦哥绿、紫瑛色。此外尚有红翡与黄翡,然皆下品也……”到了清朝,翡翠更是成为皇室贵族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翡翠饰品就多达百余件,其中以清宫遗出的翡翠葫芦型佩、花插最为珍贵,堪称国宝级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