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翡翠稀少吗?
明代的文献中对翠玉或翡翠的记录与记载并不多见,目前见到的最早记录是在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明世宗朱厚熜的“珠宝匣”中,里面就有记录“翡翠一、碧玺一”;在明崇祯年间编撰的《永平府志》卷五·物产中记载了当时出产的宝石有红玛瑙、青金石、水晶、碧玺和翡翠 ,可见明代是认识并开采利用翡翠的。 但从明朝中晚期开始,宫廷中开始流行用翡翠作为饰物,如清代档案中见到的一件由太监交进的光禄寺的“翠桃形簪”,制作于明天启元年(公无1621年),这件器物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1].
在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中也记录了一段关于“宝珠屋”中陈设的“洋玉”,也就是翡翠的故事: 从这些记载来看,显然明代是大量进口翡翠的,而且当时的翡翠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