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几年了?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种”,即是指翡翠的成熟度或完整程度(即指“种”老不老)。 我们经常说“种”,其实“种”的概念很宽泛,不同行内人眼中的“种”概念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 比如,对于商场里出售的满绿镶嵌首饰,行内人普遍认为这种满绿的“种”很好; 对于路边小摊上的翡翠,行内人一般不会认为这种“种”好,而是认为这种便宜货的“种”很差…… 其实,这些行内人的判断依据还是“种” 老与不老的判定依据是“种”老“种”新,即结构细(致密)、水头足(光泽强)的为“种”老,反之则是“种”新。 至于具体老到什么程度才是“种”老呢? 这个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能根据经验来估计,比如看着像玻璃(玻璃质)的,一般可以想象其“种”是很老的;而看着像果冻(胶质感很强)的,那“种”就很新了。
不过,我们虽然能比较直观的比较“种”新老,但没法精确测量——“种”这个东西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所以,在鉴定证书的判断依据一栏,往往只会写着“种嫩”或“种老”,没有具体的老到或者嫩的程度。 这让人感觉很不好把握,很容易产生分歧。 如果拿到证书的翠友,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一些判断依据来自己判断一下: 首先看颜色,如果色调偏灰的话,那么“种”老的可能性大;如果是色调偏蓝,那就说明“种”新。然后,再结合上面的感觉判断一下。
当然,这些判断方法其实都是基于经验主义的,不具有科学的严谨性。所以,最终还是要靠大家多积累、多体会,才能运用自如。 当大家能把“种”这个问题吃得非常透,没有任何疑问的时候,那你就基本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