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冰镇冰种翡翠区别?
“冰冰种”和“冰种”的称呼是行业里面给新买的未处理的翡翠,进行贴膜或者充蜡保养之前,用于判断其内部透明度和结构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者不是行内人,而是来自台湾的商人,因为在台湾,翡翠交易以原石毛料为主(95%以上),而且由于地质条件优越,毛料的水头一般都很好,所以商人们用透明度来衡量评价翡翠,把水好的叫“冰”,把水差的叫做“豆”。 后来这样的称呼就带入内地市场了。当然这种称呼是非常含糊而具有误导性的,因为影响翡翠透明度的原因很多,种、石纹、杂质、裂隙等等都会影响透光度,但是人们习惯于用“冰”来形容一种透明的质感,于是“冰”“豆”就成了行内常用的形容质地好坏的术语。
“冰”字有让人联想起冰清玉洁般质地的意思,加上商业营销的需要(比如用于商标注册等),很多人就把“冰”字作为品牌或商品名称了。如“冰种”、“冰雪奇缘”、“冰阳绿”等。 但是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往往会忽略“冰”字后的种,认为只要是带“冰”字的,那就是指透明似冰的质地,于是产生了很多歧义。
有些商家在销售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混淆这种概念,把自己品质一般的翡翠,说成是“冰种”。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擦亮眼睛,多留个心眼,不要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 那怎么辨别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可以拿一块“冰种”的标杆——玻璃种翡翠去对比。
注:上图的玻璃种标志仅为说明用,并非真标注。 只要不出现类似上图这种极度夸张的瑕疵,那么凡是不出现裂纹、颜色均匀、净度较好的,都可以看作是“冰种”(纯天然的)。反之则不是。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我们所说的“冰种”,是未经任何处理的翡翠样子,而市面上有一些所谓的冰种手镯或者挂件,其实是商家对经染色处理,或者在表面镀了一层膜的翡翠制品的一种促销名称。这些经过处理的翡翠,价值非常低,有的甚至是危害健康的化学产品。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被一些不良商家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