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如何加工翡翠?

钭桂妍钭桂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翠料到了明朝末年,已经不再从缅甸进口,而是由广州的“洋行”从印度采购,运输路径是沿海北上至天津,然后穿过运河到达北京。 这些玉料运到中土后要先送到工部的玉作,由玉作匠人进行设计、打磨和雕琢,最后制成各种玉器。 但工部玉作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还是那么几间房子,还是那些匠人,要同时承担制作传统宫廷用器和陈设品以及外藩进贡、地方上捐输上来的各种玉器,实在忙不过来。这时他们就想起了自己的同行——铸造铜器的炉匠,希望借用他们的设备给自己琢玉。

当时京城里做玉器主要使用两种工具:一种叫做“解玉砂”,由金刚石和石英混合而成,形状像沙子,用来磨蚀玉器;另一种称为“冲玉棒”,是用铁做成锥状,顶端锋利,用于在玉器上打眼。这两种工具都是费时费力又费材料的“慢工”。而炉子旁边专门负责煽火的工人手中却有一套先进的“快工”刀具,可以切得又快又好,让人看了很是羡慕。于是工部的人就向炉匠师傅求教,可否借用一下这套刀具来给自己琢玉?当然可以!不过我要什么你们就得给我用什么,我割的是什么你们也得给我接着。工部的人满口应承,自然是割什么给什么了…… 就这样,工部玉作借用了炉子的刀具,完成了以前只能靠人工完成的工序,效率立马提高了不少。据说当时一块毛料经过解玉砂磨制、冲钻打眼之后再经炉火淬纯,可以制成十几件大小不等的玉器。这种借助外力完成自己本不行的方法,当时被人们称作“发水”——其实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酸洗”,用的溶液主要是盐酸和硝酸。 用酸洗的方法制成的玉器表面光洁、色泽通透,很容易骗过众人的双眼,使人误以为这就是天然的翡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