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玉是真的吗?
钮晟最佳答案
首先,缅语和汉语一样属于表音文字,所以没有专门用来表示“绿”的字,而是用多个字来表示不同绿度(饱和度)的色。比如: 低饱和度的绿:bauk(玻)、baw(抱) 中高饱和度的绿:chauk(炒) 高饱和度的绿:tauk(挑)
而白(ka)、灰(ke)也分别由不同的字表示。 所以,看到一句描述颜色的缅语句子,如“bauk le kiauk”,实际上是一句描述两种色调的话——“玻里炒(混合后变浅了的颜色)”。
第二,缅甸翡翠有“色差一等,价差十倍”之说,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色。不过由于观察色需要比较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所以建议新手尽量在正规实体店购买,避免买到C货或B货。 第三,买回的翡翠不要急于佩戴,可置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并用软毛刷清洗,再用过滤网沥干水分,平放于桌面阴干。这样处理后的宝石表面附着的水气会自然消失,进而显现出天然光泽并逐渐适应人体的温度和湿度。
第四,很多人喜欢把刚买的翡翠拿在手中把玩盘带,其实这不是很好的习惯,因为人的手指上有汗腺和油腺,经常把玩会使翡翠表面沾上灰尘和污垢,影响清洁。若的确喜欢把玩,最好每天用清水冲洗,擦干后再涂抹一层护手霜。 希望能帮助到你哦!
翡翠(jade),简称“翠”,是玉的一种,因颜色翠绿而得名,是我国玉雕工艺品传统的原料,象征着吉祥、幸福和权力。翡翠是以辉石类矿物为主的多矿物集合体,主要分布有缅甸、危地马拉、巴基斯坦、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云南等地,其中以缅甸为主要产地。因此,人们常称翡翠为缅甸玉。缅甸翡翠的主要矿区在缅甸北部,靠近我国云南省腾冲县边境。矿区有抹谷、帕敢、孟谷、板龙、会卡山等地。
我国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位,从距今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蛇纹石玉制品,到秦末汉初的“和氏璧”;从东汉著名的“皇后之玺”,到近代慈禧的“比翼双飞”、“福寿绵长”,无不记载着我国玉石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的中国玉以新疆的昆仑山及和田等地的软玉为主,其主要成份是蛇纹石类、角闪石化石类矿物,它们在硬度、致密度、透明度等方面不能与翡翠相比美。翡翠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它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玉文化的精髓,而且以其绚烂的外观,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疯狂,使得一些人以拥有“翠”为荣,以传承“翠”为快事。因此,翡翠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绚丽的色彩,而且给人类带来了吉祥、幸福和美满,成了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家有百财,不如金镶玉翠”,“玉在椟中求善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都喻示了玉的崇高价值。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人养玉,玉养人”,由于翡翠的优良品质和独特的玉文化,使翡翠自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80年代至今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一带以至世界各地被广泛运用,使之身价倍增,并成为首饰行业中“硬玉”皇后。
翡翠在运用上有几个特点。一、适用性强,制作精美,款式典雅。二、具有独特风格。一件翡翠首饰,由绿白二色组成最佳,若为纯绿色的,则愈绿愈好。按行家的说法,翡翠有玻璃绿、祖母绿、鹦哥绿、苹果绿、芭蕉绿之分,价值也各有差别。三、经得起推敲,时间一长愈“出活”,愈显得晶莹亮泽,故有“一年翠,二年绿,三年色变纯”之说。
目前我们所称的“玉”,有翡翠、白玉、绿玉、“马来玉”、“水胆玛瑙”、“玉化石”(如巴林、黄龙玉化石)、玉化珊瑚等,从严格意义上讲,都属于广义的玉类,其中翡翠、白玉、绿玉(如翠玉、碧玉)、马来玉、水胆玛瑙、玉化珊瑚、玉化石等为单矿物或二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岩石集合体,它们可以类比玉石,称为玉质宝石。而“马来玉”又叫“金翠玉”,从外表上看很象翡翠,它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西亚,硬度为4左右。在我国广西北海、台湾彰化和吉林等地也有产出,一般作为低档首饰及工艺美术品的材料,在实际佩戴或流传中易受损害,它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与翡翠在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区别,故不是真正的翡翠。
鉴定翡翠,除传统的方法外,目前可采用测折射率、相对密度、偏光性、滤色镜、查特征吸收光谱等仪器分析方法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如用滤色镜测定缅甸翠绿色翡翠,在滤色镜下为玫瑰红色,而其它玉石类在滤色下呈灰暗色或其它色。因此,只要我们掌握鉴评知识和技巧,练好“眼功”,不轻信他人和急于出手,就不会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