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大窑系?
“窑系”这个词有点意思,其实是指一个瓷窑系统或称窑群,它由若干工艺技术接近的瓷窑组成,这些瓷窑烧制的瓷器式样、风格相近,有的还有相同的原料产地和烧制工艺。 我国古代南方和北方都发生过多次南迁和北移现象,许多手工业也随人迁徙而迁移,因此常把南北不同的陶瓷烧造区连成一系。 比如唐代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并称为“天下无二京”;邢窑白瓷与定窑白瓷并称为“北地三珍”;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以及钧窑、哥窑、定窑并称“宋钧官汝定”(或云“宋钧定官汝】),还有“内府烧造”“官窑”等称谓。这些都是指具有一定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瓷窑系统而言。
我国古代北方主要生产白瓷,以河北邢台的邢窑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它所产的白瓷曾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宫,故有“邢窑贡瓷”之称。 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邢瓷”,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红泥炉》时提到的 “暖炉”,即现在所说的“火盆”【红泥火盆】。因为古时没有电,夜间照明多用烛火,为了保温又常常在屋中设置火炕或者用暖炉。这种暖炉大多是用陶土烧制的,但也有用瓷器制作的。白居易诗中提到这种器物,可见当时是有瓷质的暖炉的。 除了上述这些著名窑所产的瓷器外,还有一些地方窑所生产的瓷器也是各有特色的。如广东石湾窑的彩色陶器,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云南大理窑的青花瓷,湖北黄州窑的红绿彩瓷等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地方特产。
北方地区有定窑系、耀州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有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
宋代的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曲阳在辽占区内,烧瓷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定窑烧制的盘、碗口沿薄,底部厚,碗盘内壁有细的印花线纹,因器物薄,线纹清晰而且流动。纹饰以婴戏图案最多,婴戏莲更是定窑的典型作品。也有花蝶纹、水波纹,其中的鸳鸯莲纹、双螭龙纹是它的代表作品,造型洗、碟多做成花口,并有双鱼盘等造型。定窑印花的线条有一条线纹断裂的现象。定窑用覆烧法烧造盘碗,其口沿无釉,因此盘碗都镶金属口,这是定窑的独有现象。
耀州窑系是北方的以陕西耀县黄堡镇为中心的青瓷窑群。它的烧造年代是从唐代初年到元代。宋代是它的繁荣昌盛时期。烧制的品种有青瓷、白瓷、黑瓷和酱色釉器物。在装饰上除了划花、印花、剔花外还有堆塑和镂空工艺。纹饰的题材有莲花、牡丹、萱草、鸳鸯、鹦鹉、龙凤、游鱼等。由于耀州窑是宫廷的贡瓷,在制作工艺上有很高的水平,它对河南、山东、山西、广东、四川等周边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磁州窑烧制技艺以黑白对比为特征。
青白瓷胎体较厚,釉色青中闪白。景德镇烧制青白瓷始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中期。南宋后期瓷窑衰退,元代晚期才逐渐兴盛起来。景德镇在北宋以前属浮梁县,因此青白瓷也称“浮梁瓷”,宋末元初又称“昌南瓷”。南宋时日本称青白瓷为“影青”,我国陶瓷界沿用下来,因此青白瓷又称“影青”。江西以外的福建、广东的一些瓷窑也烧制与景德镇青白瓷相类似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