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技艺有哪些?
这个我可有得说了! 先说几个已经失传的,河北邢台的泥塑、安徽凤阳的花鼓灯、福建龙岩的提线木偶、甘肃天水的新麦秸画。
现在还在延续的有河南开封的兰考竹帘画、江苏泰兴的黄桥烧饼制作技艺(这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唯一一个和食品有关的)、湖北利川的宣艺剪纸、贵州遵义的中山舞龙(这个是我自己总结的,不是官方的)
以下都是国家或者省级非遗项目,因为很多项目下面还有子项,所以只列举了项目名
山东日照的柳编、辽宁沈阳的铁人雕塑、上海徐汇的绒绣、南京的云锦织造技艺、苏州的缂丝工艺、浙江杭州的制扇技艺(其中杭州的核雕也不是什么小众项目,沈园中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说的就是核雕,而且是雕刻在橄榄核上的)、江西婺源的纸伞、广东佛山的陶瓷制作技艺、云南大理的扎染、宁夏银川的回族炒烩馍
还有几个比较特别的
河北邯郸的武家大院建筑群、山西灵石的明清纪年碑刻群。这两个是一个类型,都是某个地方以年代记的碑刻群。
另外还有北京四合院民居、四川泸沽湖的摩梭房屋建造技艺(这个是了解泸沽湖必去的地方,可以亲眼见到当地人的原始生活状态及习俗,而且他们晚上还会请客人进屋共同进餐,感受非常强烈)
刺绣
据史籍记载,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便“衣羽毛”“披树叶”“穿山甲”,这应是刺绣艺术的滥觞。之后,经历代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绣艺品种,主要有: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剪纸
剪纸艺术是中国普及性最广、最普遍的民间艺术。在剪纸上,有表现劳动人民对吉祥幸福美好向往的造型图案,也有反映民间习俗及社会历史题材的内容。剪纸艺术在内容取材上,既贴近现实,又具有神秘幻想的浪漫色彩,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剪纸在表现手法上讲究“以少胜多”、“不求像似,崇尚神韵”。
风筝
风筝是用竹扎成一定式样,蒙以纸、绢或薄的面料,系以长线并能飞舞于空中的玩具。相传五代时,为防止外敌乘夜越墙侵入,曾在城墙上空设置“孔明灯”用于照明。南宋后期(13世纪),在纸上装上竹笛,风一吹,笛子产生哨声,因此命名为“风筝”。明代时,人们在灯下系上一根绳子,使原来仅用于空中夜间的灯扩大到地面使用,并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娱乐赏玩的“风筝”。
皮影
皮影是在幕布上利用光源照射皮制人物造型而形成人物影像,伴随着民间艺人演奏乐曲和说唱,来表达故事情节。皮影人物造型根据各地的戏曲造型设计,以陕西皮影(古皮做)及福建皮影(牛皮做)为代表。皮影在西北农村相当普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艺术形式之一。
年画
年画是中国一种独特的绘画体裁。其特殊的功能之一便是装饰环境。人们希望通过这些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木版年画,来装点环境,烘托出节日喜气洋洋的气氛,以及对来年生活寄予以“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连年有鱼”“人寿年丰”“吉庆如意”等愿望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