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酒具有哪些?

卿韵韵卿韵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自商周时代就开始种植酿造酒精的粮食,并出现“酒”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明了众多独具特色的造酒器具。这些器具或沿用至今,或在文献中留下踪迹。 现代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酿造液体酒器出现在西汉时期的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这些器物被鉴定为铜鼓,属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来祭祀的法器之一,有“饮宴之具”之称(李零《汉代物质文明》)。这种用于饮酒的铜鼓形制奇特,盖顶有一高耸成形的钮,中央铸一圆环,四周有放射状的突起线条,似太阳的光芒。在圆形杯身与方钮之间,有4个昂首翘尾的爬行动物作耳状,被称为“兽耳铜壶”。

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里,则保存着1972年出土的唐代小口葫芦形瓶,这件被誉为“盛酒之绝妙精品”的酒器,口上有一细颈、鼓腹,下部收缩,呈锥状,最大径仅3厘米左右,可装进3.5克左右白酒。如此精细小巧的酒器能装多少酒呢?据考证,最多也只能装2~3升,和现代玻璃酒杯差不多。这种小口葫芦形瓶除了用作酒器外,还是用来装酱醋等调料的器皿。至于它的来源,可能来自中亚和西域地区。 中原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酒器是战国中期的竹木胎漆酒杯,1965年出于江苏淮安市盱眙县盱城后街杨家大院墓中。这件酒杯长10.3厘米、宽8.6厘米、深5.4厘米,有柄有盖,形似今日之茶杯。可惜已残破不堪,无法窥其全貌。从残留部分看,该酒杯饰有彩色花纹,制作精致。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曾出土过一批酒器,据考证属商代晚期遗物。其中有圆形酒杯、长圆形酒杯、椭圆形酒杯以及酒爵、斝等,形状各异,材质有青铜、玉、骨等,其中一件青铜爵杯柄端雕饰为一鸟,颇为独特。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酒器的书籍,要数东汉崔寔著的《四民月令》。书中介绍了十二月里的饮酒习俗和所用酒器:正月饮酒用匏瓜做成的瓢;二月用觞;三月用酒杯;四月五月用酒杯或用蒲席;六月七月用瓠(葫芦)做的勺;八月九月用酒樽;十月十一月用觥;十二月用觞。从正月到腊月,所用的酒器依次增多。

晋昭彩晋昭彩优质答主

匏器,是陶器发明前的酒器。殷商以前,人们在挖空的葫芦中酿造酒,在陶器发明之前,葫芦可能是唯一的酒器、酒具。《诗经·公刘》有“食之饮之,君之宗之”,《郑笺》解释说:“饮之酒醴于匏器”,古代用葫芦酿造的酒叫匏醴,饮瓢就是匏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制作有青铜瓢式器或瓠壶,就是匏器的仿制品。

漆器,比陶器出现晚。《周礼·浆人》说,“祭祀供瑶水,共淳酒、清酒,令酒,行潦、瑶浆,共醴槽、浆爵。” 郑玄注解说,“瑶水,以琼散酒”。“淳酒,今之酎酒也……清酒,今之醝酒”。“令音冷。凉酒也”。 “行潦,水之横流者也”。 “瑶浆,酒曲半之以水注瓠,置稷于中,渍令冷,令味得成”,“与醴酢同。”“醴醪,醴厚曰醪也。”在“共醴槽、浆爵”之下,贾公彦解释说,“醴浆之爵与余之殊,故特云‘浆爵’”,并说明“醴槽”是漆制的“大爵”。《论语·子罕》中有“沽酒市脯不食”之句。汉人经注说,漆器的酒器叫“槽爵”。

玉制酒器,是帝王和上层贵族专用的酒器。如玉爵、玉罍、玉卮等,均见于史籍记载或出土实物。

金制酒器,多以黄金制酒器,如金爵等,金爵是帝王宴飨时的酒器。唐昭宗时,宰相徐彦若陪侍宴群臣,以金器“金罍”贮酒,以金爵行酒,在“金爵”上还“加平金龙于内”。

陶器酒具,有水注、注子、注碗。《荆楚岁时记》有“新婚进酒……酒必有爵”,“爵以竹筒为之”。这种竹筒状的爵,从北朝到唐代一直沿用,直到五代、宋代。唐人李商隐诗中所云“一曲云谣为谁唱,侍筵今代有崔徽”的“云谣”,就是用竹筒盛酒。水指和注子都是酒壶类的注酒器。

除了前面介绍的各种酒杯外,其他还有许多制杯,如唐三彩的鸳鸯杯、羽觞杯;宋定窑刻花的“寿”字杯、五彩莲瓣杯等;元代有青花高足杯、枢府器的把杯、玉壶春瓶、鸡心杯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