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的价值在哪?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过,那时我是这么认为的,今天看来或许有些幼稚,但的确代表了我的一段思考过程。 收藏品的两种属性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就物质属性而言,其唯一价值就是使用价值,即满足一定功能需求。但这个“功能”必须是独特的,且无法其他方式替代的(如一张纸,无论是白纸还是钞票,它的用途都是记录信息、传递信息,这个用途是独特的且只有它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有了价值;如果它可以被其他媒介代替,它也就没有了价值)。
就精神属性而言,一切皆可成为收藏品,因为精神是无价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某些物品既无实用价值又无独特的精神内涵,为何还要收藏呢?我想,人们之所以把这样一些东西列入自己的收藏范围,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预期”未来能够赋予它们一定的精神价值。
举例来说,我有一件1953年的纸币藏品,是我当年买来的,当时买来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集币”的需求——当然现在来看我的这个举动非常愚蠢,因为现在这样的纸币根本不可能再流通了(其实当时的我并不知晓这些,否则也不会买了)。但现在它却赋予了这件东西一定的精神价值,每当我看它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当年的这一错误决定。
不过,这种可以赋予收藏品精神属性的东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它能够以实物或图像的形式被永久再现(即无论经过多久它都能被辨认出来);二是它必须要能被独立地确认和辨别。
一件没有实际用处甚至有时连实际含义也没有的东西能否成为人们的收藏对象,关键要看它对主人是否有独特的记忆价值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