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1、内部结构: 翡翠是由数十亿年前地质变化形成的矿物晶体,经过地下深层高温、高压产生化学置换作用而形成的矿石。从内部角度看,其结构与生成机理密切相关,呈现纤维交织结构(或称纤维状结构)或粒状结构。
2、表面特征: 对于成品饰品来说,通常会有抛光面,其表面特征取决于抛光方式和磨损情况,主要观察点有:光滑程度、磨痕、刮蹭痕迹和腐蚀坑等。 注:对于未加工的原石来说,则通过观察其表面状态来判断其质地优劣。
3、厚度特征: 由于翡翠原材料稀缺且价格昂贵,为了节约原料并使产品规格统一,绝大多数成品翡翠制品均采用薄片雕刻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美观度和耐久度。如果切得厚薄均匀,则是上品;若厚薄不均或过厚过薄,则会降低其价值。
放大检测翡翠的结构是鉴定翡翠的重要步骤。即使是同一种品种,因结晶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结合方式的差异而会有不同的微观结构,这种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观特征和物理性质。
优质的翡翠结晶颗粒小,结合紧密,表面光滑,呈纤维交织结构,呈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结晶颗粒大小不一,颗粒间常有暗色矿物,呈粗粒结构或糜棱结构,玻璃光泽弱,有时呈油脂光泽或蛇纹石光泽。在实际鉴定中,常见的一些结构特征与翡翠的一些外观特征和物理性质关系密切。比如,绿色在透明度高的翡翠中的分布状态与结晶颗粒有关。呈细粒纤维交织结构的翡翠,绿色分布比较均匀;而透明度好、但是以粗粒结构存在的翡翠,其绿色呈丝状、脉状、团块状。在一些呈纤维交织结构,颗粒细小,但透明度不高的绿色翡翠中,常常因为含有一些灰绿色的角闪石微晶,而使得绿色略呈灰暗。
在鉴定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绿色与地子(非绿色部分)之间的关系。优质的翡翠,其地子和绿色是融合在一起的,一般看不到翠性和地子部分呈现一些透明的小格子,不清晰;但是许多低档绿色翡翠是利用染色、炝色处理、人工漂白处理及酸洗处理等等方法制作的翡翠饰品,在染色翡翠中,绿色与地子部分界限明显,一般看不到翠性,且绿色不均匀,偏暗、偏黑且过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