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壁画有哪些?

养芸辰养芸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丝绸之路的故乡——甘肃省,有一处保存着亚洲最大的古代壁画遗址,这些色彩绚烂、技艺精湛的唐代壁画,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而且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唐代最大规模的一组壁画,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这组壁画的发现者就是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张彦明。

1964年,省博物馆筹备兴建新馆,需在新馆地下室做防水处理时,意外发现了一间地下室里绘满了彩色壁画,经考证,这些壁画制作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此后,又在同一建筑物内发现多间绘有壁画的房间,经过对20多间房屋的勘查,专家们确认这里曾是当时的宾馆——“迎祥寺”。

“迎祥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公元835~847年),是当时甘肃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据史料记载,这座寺庙占地达200多亩,房屋300余间,寺内有泥塑像200身,彩绘佛像2000余身。然而,让人惋惜的是,由于历史变迁,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这些藏于地下的壁画向我们讲述了千年前那段远去的辉煌。

这些壁画的着色剂主要来自矿物颜料,颜料牢固地附着在壁面上,历经千年未曾脱落,使我们能目睹千年以前的斑斓色调。专家称,这种颜色的稳定性,与其加工工艺有独到的关系。 比如,用来调色的草绿,是将艾草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提取出来的汁液,在调配时又掺入了一定量的桐油,所以经久不落。而红颜色则来源于矿物朱砂,用醋酸调和而成,这种红色既鲜艳又持久。一些图案的背景色采用石青、石绿绘制,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为了保持色彩的绚丽,人们在创作时使用了两种染色方法:一种是在绢本上作画后再覆以彩色纸,称为“透叠染法”;另一种则是将颜料直接晕染在墙壁上,也就是“平涂”或“淡彩”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现在都被称作“薄画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画家在绘画时还采用了“勾边”的手法,即先在绢本上画出轮廓线,然后在线条内着色,这种方法至今还在沿用。

除了色彩艳丽之外,壁画的创作形式丰富多样,或屏风,或墙面,或顶棚,画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每一处空间都充满艺术气息。 为了再现当年的风情,专家们在修复时尽可能使用传统的技法,如补染、衬贴、熨帖等。例如,在修复一幅宽65厘米的长方形壁画时,首先要用透明胶布粘贴四周,以防灰尘落入画面,然后用专用刷子蘸着颜料,一点一点地修复。对于壁画的线条部分,则采用喷笔填充的方法加以还原。

姜雯缤姜雯缤优质答主

根据壁画艺术的风格及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寺庙壁画、宫殿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它们分别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上并具备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运用的载体及技术越来越多。所以,壁画艺术也逐渐演变为现代壁画艺术,其又分为了室内壁画和室外壁画。

室内壁画主要以陶壁画、软壁画、水磨漆壁画为主,分别被应用在宫殿、客厅、装饰等空间。室外壁画则主要有油画壁画、丙烯壁画、喷涂壁画等,它们被运用到宣传画、公告画、建筑外装饰壁画等社会各空间。

寺庙壁画

寺庙壁画是指绘在佛庙窟室、殿内或石窟寺墙壁上的壁画。寺庙壁画有着严格的内容和题材规定。如在经变画中,包括的佛传故事、佛本故事等,它们大多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描述。

中国较著名的庙宇有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四川成都文殊院、河北正定大乘寺。其中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最为著名,它表现了神仙行列的浩浩荡荡的宏大气势,体现了道教“天下大吉”的主题。

宫殿壁画

宫殿又称宫廷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生活的宅地及其工作处所。宫殿的壁画与寺庙壁画的内容与题材有相同之处,但是宫殿壁画有着不同于寺庙壁画的特点,它多为体现帝王威仪。

中国较著名的宫殿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在故宫中,最为著名的壁画为武英殿、午门、慈宁宫等殿上所绘的《卤簿》《仪仗》等壁画。该壁画用以显示文治、武功和帝王出巡时“天下大吉”的气派。

石窟壁画

石窟壁画是指在石窟内的壁画。石窟一般开凿于山崖上,是由石窟建筑和彩塑、壁画组成的艺术整体。它们通常以佛教内容为主。

中国著名的石窟有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天水麦积山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有着举世闻名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是指绘在地下墓室、石室或崖洞墓壁、顶上的壁画。墓室壁画通常以体现墓主人生前情景和死后生活为主,它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在中国著名的墓室壁画有汉代河北望都冯君孟和冯慕墓、“兆域图”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墓的壁画,北齐娄睿墓壁画、宋代韩休墓壁画。其中望都壁画的作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师。该画卷主要表现了墓主人冯君孟与同僚的生前情景,也描绘了他们死后的阴间情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