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发行金箔邮票吗?
2014年,农历甲午马年,是马年套票、小版的版式二,也是第一套正式的金箔邮票!这套邮票的印制技术,属于“凹印加局部擦金”工艺,在纸面上先刷一层金色油墨,然后进行雕刻制版,在凹进部分的金色油墨被去掉后显现出雕刻线条,从而形成“擦金版”的效果。而传统的金属箔印刷是将电镀或热镀等方法事先将金属箔附着于金属板或者塑料板上,然后再进行印刷,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印制邮票,因为会失去邮票的防伪性能,而且成本也高昂得无法承受。 那么如何既保证邮票的防伪性又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金箔印刷呢?这就是我国专利的“凹印加局部擦除”的新颖之处所在了——首先在制好的铸刻有图案的凹版上刷上一层金色油墨,然后通过翻印、滚筒挤压等工序将带有金粉的彩色油墨转移到纸上(这个过程类似于印刷机上的胶印机);最后通过手工方式刮削掉部分需要显金的字体/图案处的彩色油墨,露出底下金属光泽的金色粉末,于是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带金粉”效果的印刷品啦~
除了采用了新的工艺之外,这一批量的马年邮票还首次运用了“双色胶贴”的方式予以封装,在保持邮票完整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鉴别和查验。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套票称为“金箔邮票”,但它实际上只是采用了“金粉油墨”的印刷工艺而已啊~所以如果谁收到了一套发黄发旧的“金箔邮票”,大可不必担心是赝品哦!
黄金制成金币主要用于流通和贮藏,制成金箔主要用于装饰和工艺美术。过去,我国和国外,常有用金、银箔装饰雕塑和建筑物的做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曾用金箔装饰过他的著名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1928年奥地利发行的以该国著名音乐家莫扎特为图案的邮票上,就装饰有金色的小星和斜线花纹。
我国是世界上能最早用黄金造币和用金箔装饰器物的国家。金箔的制作,过去沿用我国古老的“拍金”工艺,它是在黄金成色在99%以上的基础上,将黄金打成薄而匀的箔页。由于金箔薄而韧,不易损坏,又具有很强的反光性与装饰性,并且经济、轻便、美观、耐用,因此,常用来装饰器物、佛教、古画、建筑等。我们常见的“红彤彤的金元宝”、“金光闪闪的金字”,都是用金箔做成的。我国著名的黑陶漆器--景泰蓝上,也用金箔作为装饰图案。“天下闻名”的北京“殿宇”,其飞檐上也镶“金”,人们所说的“金碧辉煌”就是在琉璃瓦上镶嵌了金箔而形成的。敦煌莫高窟、天津独乐寺、北京法源寺等,都保存着用“拍金”工艺制作的“金装泥”,它在经历了千年风雨后,仍然金光毕露。世界闻名的北京九龙壁,每条金龙的龙身全用“拍金”工艺装饰而成。可见,金箔应用非常广泛。新中国邮电部曾于1956年12月20日特别为北京金箔厂建厂150周年发行了一枚邮票,以志庆贺。建厂之日到1995年2月,该厂已拥有230多年的历史。
金箔邮票在国外问世较早。1934年意大利为纪念该国著名医学家维萨里1525年诞生400周年,就曾发行过一枚采用纯金制成的纪念邮票。随后丹麦、印度、菲律宾、埃及、英国、奥地利等国也都先后发行过镀金、镶金或用金箔制作的邮票。但是这些邮票,发行量少,价格昂贵,只是邮票收藏家手中观赏的珍品,并没有纳入邮电部门正常流通使用,因此金箔邮票在国外邮政领域中仍属珍品邮票。
我国是一个邮政历史和邮票发行历史都很悠久的国家,邮政古已有之,邮票自1878年正式发行以来,邮票品种和发行量逐年增加,发行的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和普通邮票,有丝绸邮票、塑料邮票、绢质邮票、铝箔邮票、激光邮票,有小本票、小全张和附捐邮票,还有年册、扇面等各种工艺邮票。但是尚无金箔邮票问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我国幅员辽阔,疆土广大,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许多地区都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工艺。特别是我国西部的一个省,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山环水秀、钟灵毓秀,历史和当代都涌现出许多有极高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的名人,仅被世所公认的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150多位,著名科学家80多位,国画家200多位,雕塑家80余位,还有为数更多的著名学者、文学家、音乐家、摄影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等等。仅工艺美术家就涉及和精通了漆艺、玉器、石刻、铁艺、面花、皮影、刺绣、雕塑、剪纸、木版水印等。许多著名学者、教育家、工艺美术家,在这里长期生活、教学、科研、工作和进行学术研究,并且成就卓著,享誉中外。他们和本地及外来的一些著名雕塑家、金工艺术家,为了丰富我国邮票品种,弘扬我国古代传统工艺文化,普及邮票知识,传播科学文化和历史知识,利用地处金箔和雕塑艺术之乡的优越条件,用我国传统的“拍金”工艺技术制作了国内首创的金箔邮票,并在研制成功时,由著名金工艺术和雕塑艺术大家和工艺美术家、金工工艺师、雕塑工艺师和金箔工艺师在金箔邮票上分别作了亲笔签名和作品亲笔签名以及他们亲手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