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
中国传统几何纹饰分为:线型、角形、曲线和块面等几大类,在这些基本形态下又可分为无数的小类。这些图案的形成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从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到文明兴盛的奴隶封建社会,从独立发展,到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融合的过程。
一、线型的纹饰 线的表现形式简单抽象,但变化万千,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在我国远古石器之上已有线形的纹饰,如山东龙山文化玉璧上的环带状纹饰,河南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弦纹、条纹和网格纹等。殷商时期,我国出现青铜器,铜镜上便出现了勾连纹、重环纹。秦汉之后,我国丝绸业蓬勃发展,各类丝织品上的几何纹华丽典雅,其中云纹、回纹、水波纹和叠嶂纹等都是在此时出现的。明代嘉靖年间,四川的布依族人民为了抵制统治者的迫害,在服装上绣上了五彩云霞,从此彩云就成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重要纹理。而流传至今的旗袍,也是借鉴了满族袍服的造型,加上开衩的设计,更增添了旗袍的灵动之美。
二、角形纹饰 角形主要指四边形的变形,是在民间工艺美术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形式。它的变形手法主要是将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拉长或缩短,形成“方中带圆”的视觉美感。这种形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到了商周阶段,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出现,角形也开始丰富起来,有尖角纹、圆角纹和方角纹等多种类型。战国过后,瓷器逐渐成为的主要制品,白瓷的出现使角形更加丰富,盘口瓶、梅瓶等器型及缠枝莲纹、穿花凤纹等装饰与之相匹配。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手工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苏州和杭州的刺绣,其精美的绣工令纺织品上的角形更是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三、曲线状的纹饰 中国是最早使用丝绸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史上最早使用蚕丝(天然纤维中的佼佼者)的国家。丝绸柔软丝滑,用丝绸制作的衣物细腻光滑、轻盈飘逸,穿着凉爽舒适,自然深受人们喜爱。用丝绸制成的衣面料上,自然就出现了各种曲线的纹饰。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在帛上绘画的传统。陕西宝鸡市西北国棉二厂出土的战国时期锦护臂,就是用彩色丝绸编织而成的花纹绚丽的手套。浙江湖州市吴兴区菱湖镇出土的唐代花树绢图屏风,则是在素色丝织品上运用堆纱、刺绣的方法制作而成的。而清代的湘妃裙则是用深紫色的底料上用墨绿色绣出树叶状的花纹。
四、块面状的纹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用智慧的头脑加以概括提炼,于是自然界中许多凹凸不平的块面都被抽象成对称的块面图形,用来刻画神像塑像,绘制彩画,或者作为建筑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