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是哪种印?

房晓南房晓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学设计的,对篆刻了解不多,只是爱好。中国印章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 官印又可以分为官刻和官铸。

1.1 官刻 古代官府刻印章一般使用石刻,也就是把文字先刻在石头上,然后拓印出来,这种雕刻手法现在叫做“篆章”。 由于采用石料制作,留存下来的官刻印章极少。著名的如战国楚系简帛文字、秦系封泥、汉系铜印、北魏墓志铭等。

1.2 官铸 中国古代的印谱收录的官印基本上都属于官铸,因为官铸印章使用较普遍且流传较多,对印刷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官方铸印可追溯到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设有负责管理印章的官衙——司印,秦统一天下后,设立专门掌管印纹的部门——御史大夫丞,负责审查诸侯国奏章的印信,汉承秦制,亦设御史大夫丞,魏晋南北朝时改称印章署。唐代设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定制文书用宝,同时还负责铸印。宋元以来,翰林院主管礼仪之事,兼管文翰,明代分建内、外翰林院,清仍循明制。至清末,设翰林院掌院学士(即后来的“中堂”)一人,专司编纂等职,不再负责铸印。 除了官方直接铸造的印章之外,还有一种半官方性质的印章—监印。

隋炀帝设置秘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图书馆和文化机构,唐因之,宋元明清皆然。隋炀帝在位期间还始建印造局,负责掌管印信,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印制总局。隋唐之际的印造局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各地州县官吏的行政措施。宋代的监印制度更趋完善。元朝中央设印造厂,隶属于秘书监,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于永乐九年建立武备司,内设铸钱、典印二局,负责御用和军用的印章。清代基本沿用明制,略有改动,但主要职能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夏景南夏景南优质答主

中国印又称“官印”

印章制度始于周代,起初是用来封记文书、物品和低级官吏使用。秦统一中国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为了使印章成为统治者加强政权统一的手段,下令废除原六国的官玺,规定皇帝专用印章为“玺”,并用玉制作,群臣用印统称为“印”,只有皇帝的命令、诏书盖“玺”,其它一律不盖,以示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皇帝的玉玺,是由当时的玉工和镌刻工人精工制作而制成。历代统治者承袭秦制,直至清末。

秦、汉时的印章称“封泥”也叫“泥封”。封泥的作法是,在关物的竹木简外面用绳缚之,然后在绳结处用泥封记,在泥上加盖印章。封泥一般用细软洁泥做成。封泥是考证秦汉官僚制度的第一手材料。西汉末年由于纸质品的出现,封泥被“倚纸而印”所代替,“封泥”开始衰落,到东汉初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章基本上沿袭两汉制度,六朝时期人们开始着意于印文与印钮的制作讲究,尤其是官印,不仅制作考究,图案更是富丽堂皇。但是印章制度比较混乱,当时“私印”的使用也开始盛行。魏晋南北朝的印章作为秦汉印与隋唐宋元明清印章的桥梁,承上启下自成一派。

隋唐以后印章制作大不如秦汉时期,这与隋唐以后封建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有关。皇帝的“玺”也改称“宝”,并增加玉玺数目和名称,皇帝的各种宝玺以“诏书之宝”为最高。隋唐以后官私印一般用铜、银和象牙、玉石刻制。宋、元、明、清各代沿袭前代“宝”制。印章形制一律变为长方形,明清时期官印形制已基本定型,清末被废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