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将有银元吗?

秦景书秦景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并禁止银块出口,中国民间的存量白银开始集中流向央行,至1947年,累计达60万吨以上(当时美国约有一亿多吨),这些银元的最终去向有两个,一是作为铸币原料或机器加工成货币;二是作为军费开支、财政支出被消耗掉。 据估计,由于战争损失和铸造损失,至少有半数以上的银元未进入流通领域。 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政府接收的日本战犯罪责中就有“侵夺并毁弃日本国内之金属”,“掠夺我国境内及缅甸北部等处之锡矿、钨矿、锰矿及其他矿产,又掠夺各国境内之锡矿、钨矿、锰矿等共约一百一十万吨”。这显然包括了对中国的白银掠夺。 在国民党的军队和行政机关中也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有资料说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军费的三分之一被贪污,有的部队达到百分之百。这样巨大的经费流失,只有通过大量印发纸币来弥补,而纸币如果超发严重便会贬值,为稳定币值,就要用黄金、白银作储备,同时,还要增加税收,增加生产,以满足对贵金属的需求。

还有一部分银元流出国外。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中国人逃难到东南亚,其中不少人携带了中国银元,这些银元在当地购买物资,使中国的通货又在当地流通起来;另外,抗战期间还有许多伪满货币流入国外,也有部分银元流出国外。 有专家推测,现在可能流散在全世界各地的银元约有1/3,总量应该在20万吨以上,如此庞大的数量,一旦集中收集起来,起码可以抵得上一个大型银行的货币库。 虽然近代以来,中国在战争中失去了大量的国土和民众,但同时也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和一个富有韧性的民族。我们拥有世界上人口最丰富的资源,有着历史上最长的人力资本积累,只要能够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就能不断积聚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夏灵智夏灵智优质答主

银元,俗称“大洋”、“洋钿”,是我国近代货币史上银币的通称。“银”“元”二字,是“银”和“元”两字的合体,意为银质的一元币。

银元诞生于15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由于它方便携带、价值较高,很快风靡世界,被称作“世界货币”。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开办“南洋官局”铸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起,至1949年“金圆”币停止流通,民国钱币成为银元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我国钱币收藏中重要的收藏门类之一。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频繁,除中央政府外,各节制于中央的地方政府亦均有发行银币,如云南、四川、黑龙江、新疆等省,其种类之繁杂,令人咋舌。仅以“袁大头”银元为例,在当时的22个省中,除京、津、沪等地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外,有20省铸造此银币,且其中大多数省份又分铸不同版别,总计超过200种版别。“袁大头”银元存世量最多,也是民间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一般品相的银元价格只有十几元一枚。

由于银元存世量相对较大,且升值相对缓慢,目前涉足这一领域的藏家、投资者尚不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