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散点透视吗?

祝克俭祝克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是的,中国绘画是聚焦透视(近景) 西方是发散式,就是远近的大小和清晰度会有微调,但是大体上是离得越远越模糊淡化直到不可分辨,这个是和西式的取景框+定焦镜头有关的。 这个东西是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里正式提出的“集合式结构”,他设计的原型图是这样的。

后来克里斯蒂安·诺依曼在他的著作《设计基础元素》里有这样一张图,阐述了“焦点透视”“失重感”等概念(这本书里面基本上把什么是“基本元素”怎样“安排组合”都有介绍很值得一看) 这里可以特别注意到一个东西叫做“视平线”,视平线以上的部分叫做“高处”,以下的部分成为“暗处”,这两者对比构成了“焦点透视”,因为物体离我们越远就越模糊,所以是有“焦点”这一说的。这种透视在西方的画作中都是成立的。 但是中国就不是这样的了。

中国画的构图是集中在一个“焦点”上的,这个“焦点”可能是远处的山峦,也可能是船帆上的一缕炊烟,当然也可能是在画面正中挺拔的树木或者两个人物,这样的构图是为了便于用笔墨表现,而且中国人向来是以景抒情,以境寓理,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刻画一个个孤立的事件和瞬间的表情。

所以中国的画作往往是全景式推进的,不像西方那样有一个突出的“焦点”,所有的一切都要为此服务并且让读者由此展开联想——“此山此水此人此情此事此时此景,何以这般相似又如此相异……”。

修曼颖修曼颖优质答主

所谓散点透视,是中国山水画中常使用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法。“散点透视”的名词是近代提出来的,中国古称“高远、平远、深远”,或者“三远”。

中国画中采用散点透视法,即立足点是移动的,不是定点观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上天入地”,从多角度、多视点、广场景来描绘物象。散点透视法可以自由的表达广大空间,或天,或地,或近,或远,或古今,在时空里任意驰骋。

散点透视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将不可移动视点的所观察到的视觉范围合而为一,从而将更大的空间和更广的视野纳入画面。也就是说,散点透视法能以“远取其势,近取其神”的手段将“咫尺之内”与“万里之外”在统一的时空关系中完整地表现出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