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明莫是中国人吗?

从思尧从思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关于隋炀帝的姓氏问题,史学界一直有很多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姓氏隋,是因为他的祖父杨忠从北魏迁徙到汉水以北后随魏孝文帝改革复姓“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杨坚建立了隋朝并且定都大兴城(唐时更名为长安)所以称为隋朝或者隋氏。

我个人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①杨坚的父祖世代居塞北,封爵隋公,所以称隋氏合乎惯例;

②开皇元年(581年)正月,隋朝正式建国,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③《南史·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八》记载隋文帝的祖父杨忠“于周明皇帝为外孙,世居北齐之永安县。自魏以来,官至柱国大将军、尚书令、略阳郡公。”其中提到杨忠的祖父杨烈武是鲜卑化匈奴人,担任北魏、东魏和西魏的征东、镇东等大将军。

④《周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也提到了杨忠的鲜卑姓名赫连达头,可知他是胡人且名字也是鲜卑名加上胡姓。

⑤隋文帝的父亲杨忠死后的谥号是“忠烈”。

综上五点,我认为杨坚建立隋朝并定都大兴城的时候已经算是中原王朝了,应该以中原王朝的惯例称隋氏。

2,隋明正是鲜卑人的后裔,但是他已经完全汉化,而且出生入仕都在大唐,因此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跟李雄一样,应该是鲜卑化汉语系民族的后裔,这个从他姓氏的读音就能知道一二,“隋”字读sui第一声。

这种姓氏在北魏时期非常普遍,但是到了隋唐就已经绝迹了,只有隋末农民军领袖窦建德一支延续了下来。 当然,如果你非要纠结于他是鲜卑人这一点的话……那也没办法。

毕竟人家祖上是鲜卑人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唐朝也有许多汉族官员和贵族娶了鲜卑公主或者是宗室女(如裴行俭),这些人在血统上已经是鲜卑人了。

贡芝锦贡芝锦优质答主

隋炀帝和武则天都不是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民族认同的纽带不是肤色、种族,而是文化。中国人认同的起点是三皇五帝,是夏商周王族血脉为核心的民族。中原王朝为了彰显自己秉承王权正朔,特意称自己为华夏,而将周边族群称蛮夷。

隋炀帝的祖先被匈奴族冒顿单于分封。魏晋南北朝开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者为了让自己显得根正苗红,特意伪造家谱世系,说自己的祖先是黄帝的后裔。实际上,这些北方蛮族大多是鲜卑人、匈奴人、乌桓人、羯人、氐人和羌人六族的混合体。在“五胡乱华”之前,这些民族一直活动在中国本土长城以北和西域地区,属于周边少数民族。

隋朝的皇帝出自鲜卑族的慕容部,也就是历史上的燕国。当年燕国的分支在长安附近建立后燕国,在后秦进攻时,后燕王子慕容泓战死。他的儿子慕容钟被北魏皇帝收留,赐姓“独孤氏”。

后来,独孤氏家族繁衍,慕容泓的孙子在北魏时做到了“河西公”,生了两个儿子,叫做:独孤永和、独孤信。

独孤信生了四个儿子:独孤陀、独孤稳、独孤信和独孤策。独孤策生了个儿子叫“独孤信”。独孤信生了五个儿子:独孤善、独孤穆、独孤整、独孤通、独孤阀。独孤策还生了俩女儿。大女儿叫独孤怜爱,生的孩子都是“远房亲戚”,与隋炀帝不沾亲带故。小女儿叫独孤伽罗,也就是隋炀帝的妻子。小叔子娶了姑姑,这是乱搞吗?一大家族自相残杀时才这么搞。

独孤信封为“大司马、大单于”,是北周的权臣。他死后,大儿子独孤陀叛乱,被北周皇帝杨坚诛杀。独孤陀的儿子是北周的皇太子,也被杨坚斩杀。所以,独孤陀的后代与隋朝势同水火。独孤信其余的三个儿子:独孤穆、独孤整、独孤陀与杨坚关系很好,都被列为功臣。

独孤整的儿子叫独孤陀,官至柱国大将军、河南道大总管。独孤阀的儿子也叫独孤阀,是当朝宰相。因此,隋炀帝的亲姥爷是叛贼,而姑姑伽罗和两个叔伯叔叔是当朝的功臣。伽罗嫁给了杨坚的二儿子杨广。

其实,杨广的娘们都是蛮族:独孤伽罗是鲜卑人,萧皇后也是鲜卑人。萧皇后是梁朝昭明太子的后人。也就是说,萧皇后和独孤伽罗在两百多年前是同宗。萧皇后先嫁给了自己的侄子杨勇,后来杨广废了大哥杨勇,贬成庶民,自己做了皇帝,废了侄子媳妇,自己娶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