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套邮票是谁?

弘雅安弘雅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897年,清朝光绪皇帝在位时,为了“恭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极万年”而发行了一套13枚的纪念邮票。这是中国自刻制钢版印刷的第一套邮票——大清邮政营业票(俗称“大龙邮票”) 。这套邮票图案很漂亮,但因数量稀少,价值相当高。目前整套邮票价值约200万元人民币。 但第一枚邮票的诞生却颇有些偶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清廷,请求开办邮电通信业,获得批准。于是,在光绪十六年正月,设立了办理北洋邮政的“津海关邮政分局”;同年九月,又在京师大沽口外设立的“北海关邮政分局”开始营业。这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创办的邮政机构诞生了!

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铸币厂和印刷厂,所以发行的邮资凭证(即邮票)必须到外国去买,而负责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总税务司又是英国人赫德,因此这些最早的邮票都是英式的。

“大龙邮票”共有13种版式,分别记载了从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四年(1890-1898年)间开办的各条邮政线路,以及当时的邮资标准。 因为“大龙邮票”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最早的一批邮票,所以又被称为“甲午蓝本”或“大清邮政初图”,深受集邮者的喜爱。 不过,“大龙邮票”并不是受外国人欢迎的中国早期纸币。在清廷财政困窘、入不敷出之际,为了刺激经济,光绪二十年(1894年),户部决定发行“昭信股票”以筹集资金。 所谓“昭信股票”其实就是国家债券,以朝廷的名义发行,承诺每年按2分5厘的利率计息,连本带利于第二年一次性兑付。由于利息较高并且由国库担保,“昭信股票”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认购者如潮。但在事实上,这笔钱被用于填补军费缺口,并未真正用于工商业投资。

狄伊狄伊优质答主

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的“邮政”邮递方法,由于便宜、方便,发展得特别快。从1878年(清朝光绪四年)起,清政府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和广州等地就陆续设立了“海关邮政”。为了适应寄信封的需要,我国第一套邮票就在1888年发行了,第一枚图案是蟠龙的主票,第二枚附票也叫附票,印在主票的旁边,用加贴在封装的物品上表示已纳包裹费或回封费的印记。这枚附票上的图案,就是慈禧太后的小像。为什么第一套邮票中还出现一个慈禧太后的头像呢?这就得从慈禧太后的性格说了。她是1884年正式掌大清国的朝政的。因为她从不轻易露面见人,因此特别希望别人能够认识自己,尤其是希望外国人能够认识自己。所以当发行第一套邮票的时候,她就坚持要求票上印上自己的头像。邮票是在北京铸币局制作的,铸币局没有造像的能人,就找了位名叫周禄的画家来作小像。可是慈禧太后不满意,于是又找了几位很有名气的画家,他们也不敢画,就把周禄作的小像进行修改。最后,这张“万岁像”经过反复修改,慈禧太后终于满意了,邮票也就于当年正式发行了。(这枚小像邮票发行后,曾受到集邮者的重视,1933年曾以七千法郎在北京卖出,后来在美国又以一万五千法郎换手。但是近年来,人们对它已经不大注意了,其价格也随之跌落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