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普查邮票出了几次?
1、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普查条例》,这是新中国在民主立法的基础上首次采取大规模调查的方式了解人口情况;
2、自1953年起,我国开始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一次是1953年进行,第二次是10年后1964年的,第三次是1982年的,第四次是1990年的,第五次是2000年的,第六次是2010年的,第七次是2020年的;
3、1984年7月,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创立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图案内容为中国人民银行大楼,这套邮票一共三枚,设计者是姜伟杰,当时为了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采用了红色作为主色调;
4、1990年10月,为配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决定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纪念邮票,全套2枚,设计者为马立航,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发行与人口普查有关的邮票。
第一次: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新中国刚成立,各方面数据基本是空白。为全面掌握国情国力,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决定于1953年开展首次全国人口普查,历时4个多月,1954年底获得全部数据,1955年8月正式公布。普查结果,中国大陆有5.82625971亿人口,首次确定了我国当时的人口底数,为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了资料依据。在1953年1月1日发行的特3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表》上,就以调查表本身的图案作为邮票的主图,其目的是配合“人口普查”工作,进行“人口普查宣传”。
第二次:1964年8月至9月,历时近两个月。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潮影响和“文化大革命”动乱,影响了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该次人口普查未发行邮票。
第三次:1982年7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4个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人们的思想觉悟较高,人口调查登记质量较好,此次普查获得了我国人口方面比较真实、全面、准确、系统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对促进我国人口的控制与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邮电部1982年7月1日特为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进行,发行了J.7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纪念邮票1套2枚,这是我国唯一发行过的以“人口普查”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其图案主图分别为“人口普查”4个大字和手持人口普查表的各族人民。这是新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志。
第四次:1990年11月,历时一个月。这次普查是同联合国主持的“国际人口调查”结合进行的。其普查数据内容与第三次相同,但指标分类更科学、更细致、更合理。国家为了开展“国际人口调查活动”发行了C13《国际人口年》纪念邮票,配合该邮票宣传国际人口调查活动及我国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第五次:2000年11月1日零时,历时近10天。这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微机作问卷调查、光电录入,计算机异地集中处理,广泛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比以往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增加了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5岁以下儿童的免疫、死亡、缺陷等情况,育龄妇女避孕措施使用情况,还有有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等新内容,使人口普查内容和指标更加丰富。国家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人口问题,促进各国政府对人口问题的重视,继续开展有关人口问题的研究,联合国2000年宣布为“国际人口了解年”发行了C53《国际人口了解年》纪念邮票,该邮票继续对人口问题进行宣传,也对我国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起着宣传作用,以促使人口普查数据准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