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表面抛光有沙眼吗?
翡翠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表面。除了玻璃光泽,还有油脂光泽和土蚀光泽。这是因为翡翠的结构是纤维交织结构(或者称变晶结构)。 所谓变晶结构,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主要是硬玉晶体)互相缠绕、穿插排列而形成的晶体间的缝隙被其他矿物填充的结果。由于这种填充物不是一种物质,所以并不是简单地均匀扩散而形成连续的膜层;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重叠在一起,就如同一块塑料薄膜被一层层粘上去一样,因此会留下不均匀的痕迹——即现在看到的沙眼。
另外,由手头的素材有限,只能制作较小规模的样品,所以在拍摄一些细节图片的时候,可能照片与实物会有一定差别,仅供参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先简单科普一下“光学效应”的相关知识。
1.1光反射的光学效应
1.2折射的光学效应
1.3 混色现象
1.4 彩虹效应
接下来谈谈“抛光”的概念以及它与“沙眼”的关系。 “抛光”指的是在工具的摩擦下,除去材料表面的涂层或覆膜等,得到光滑的表面。这个概念与“磨光”相对应,所不同的是“抛光”不需要研磨料(磨料是用于磨光的化学品,一般在抛光中被作为辅助材料。有些抛光剂中本身就含有磨料。) 如果没有“抛光”这个过程,仅靠“磨光”,则无法获得像目前这样完全透明、色泽温润的宝石。因为如果让含有铬、镍等致色元素的物质持续暴露于空气中,则会渐渐氧化而消失,导致石材不再通透,而是变得浑浊。
由此可知,“抛光”对于翡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精细的打磨加工,才可能有今天这样完美的效果。 而所谓的“沙眼”,就是打磨过程留下的必然产物。 正如前面所说的,翡翠是一种“变晶结构”的玉石。所谓的“变晶结构”,其实就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主要指硬玉晶体)相互缠绕、穿插排列,并且其之间的缝隙被其他矿物填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晶组织。 在打磨过程中,打磨工具与材料表面不断摩擦而产生热能使部分颗粒产生热胀,与另一部分颗粒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让填入其中的物质略微脱出,这样就留下了一个个间隙。这些间隙在材料表面上呈放射状分布,就形成了所谓的“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