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角的人民币上有哪些?
194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但当时只有东北银行、华北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票劵在流通。 1949年初,中央人民政府委托中国人民银行把各解放区发行的人民币统一改制发行。 当时考虑到北方居民对圆钞票不习惯,因此保留了旧式角券(即现制版的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中的角券),而南方地区则通行圆钞。为区分地域,将北方发行的角券冠以“冀、鲁、晋”字样,南方发行的圆券则标注“粤、桂、湘”字样。不过这种划分方法并不严谨。
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与方便大众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1953年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为了区别于第一套人民币,所有纸币的号码都是连续的。同时为了表现新中国的政权特点,所有的正面都印制了国徽。虽然国徽图案有所不同,但主色调均为黑色。 除了1元券和50元券之外,其他券别都印有花纹底纹,这是因为当时的印钞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不够高,不能单独印制光洁的纸钞。
第二套人民币中,有2种面额的纸币因票面图案相似,群众容易混淆而难以识别,被老百姓称为“孪生兄弟”;还有1种因为发行量较少,留存至今极难见到,被称为“纸币中的熊猫”。它们分别是:
1. 5分:红五星水波纹,又称“红五星五元券”或“大帆船五元券”。
2. 5角:红五星水波纹,又称“红灯厂五角券”或者“小帆船五角券”。
3. 2角:绿牡丹,又称“火车头二角券”或者是“蓝底紫花二角券”。 之所以称为“双币王”,是因为上述三种纸币的币值换算过来等于现在的1、2、5元,而现代人们已经很少使用这些面值的钱币了。
到了70年代,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外汇储备连年下滑,由于缺乏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上被其他国家瞧不起。此时恰逢埃及总统纳赛尔访华,为了体现我们国家的外交尊严和独立自主的形象,同时满足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需要,中国决定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这次发行的纸币不再印制国徽,而是采用民族特色的古代钱币造型作为主图案,色彩对比鲜明,风格独特,深受民众的喜爱。 第三套人民币共发布了10个版本的纸币,前4个版别的背面主景均为工厂画面,后6个版本则是农村景象。其中1元和5角纸币上的“工厂场景”和10元纸币上的“煤矿”,所反映的是当时重工业崛起的历史现实。
而2角纸币上的“火车”和5角纸币上的“运煤专列”形象地展示了当时铁路建设的巨大投入,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 而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当时国内“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