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硬币值多少人民币?
题主的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价值,一个是换算,我们就按时间顺序分别来说吧(因为年代久远所以价值很难精确): 先秦:一般以圆形方孔为主,也有刀币、布币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和统一的货币制度,铜币就是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为主;汉朝继承了秦的货币制度,钱币以五铢钱为主要货币;唐承汉制,钱币以通宝为主;宋元明时期钱文多变,以交子为代表;清朝货币繁杂,有铜板、银元、铜币等多种。
可以很明显看到每个朝代的纸币或者金属货币都有一个共性——重量固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铸币原料多为铅、锌、锡之类的低熔点金属,而铸造方法主要是浇注而不是模印,这使得每一枚钱币的重量都接近而且相当牢固。也就是说当时的钱币在流通中因磨损导致的重量减少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所以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来计算这些古币的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本身的重合度非常之高,一枚新钱的价值几乎等同于成千上万枚旧钱的价值。如果非要用现代的单位来计算的话,那就必须把所有相同重量并且同时代的钱币的价格加总才行……这是一笔庞大的天文数字,更是毫无意义的。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引入另一套计量体系——单位发行量。所谓“单位发行量”是指每发行一个单位的货币所对应的商品数量。由于货币是按重量发的,而商品是按量卖的,我们设货币的重量为w,商品的量为s,那么单位发量的定义为1/w。如果一个朝代的货币平均单位发行量是个常数,那么这个朝代的货币价值就可以用该常数乘上当时的一篮子商品价格计算出来。
注意这里的货币价值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另一个基础上的——一篮子商品价格。这是因为人们通常不会专门去购买某一单位的货币,人们往往把货币换成一篮子的商品。所以货币的价值可以用一篮子商品的价格除以单位发行量得到。这样计算出来的货币价值才更符合现实意义。
如果拿古代的和现代的单位发行量来换算,就会得出一个令人惊奇的结果: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货币价值竟然比古代还低!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尤其是宋朝之后商品经济发达,人们交易的频率远高于以往,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高了。为了保持货币发行的充足和市场的繁荣,政府只能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再加上宋朝之后铸币技术改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铜的供给,所有这些都是导致宋代以后货币价值低下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整体上看各个朝代的货币价值是高是低是可以算得出的,但是个别朝代或时期的货币价值却无法直接比较。其原因还是在于每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不一样。以秦为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了郡县制和统一的货币制度,规定全国通行圆形方孔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金本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含银量这一指标,含银量高的价值大,反之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