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人民币还发行吗?
从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开始,我国开始采用“多元货币体系”。也就是说除了元角分外,5毛1块这样的“辅币”也开始发行了。 为什么要实行"多元货币体系"呢? 主要还是因为通货膨胀。众所周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历了多次严重的通胀,后来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物价上涨的趋势。
到了80年代,我国物价水平已经非常高了,比如一个普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大概也就几百块钱,但肉类的价格却已经达到每月几十块钱了(按汇率计算,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为了应对越来越高的物价水平,同时避免纸币过度发行引起更严重的通胀,财政部于1984年开始试点发行金属货币——铝箔币。
由于当时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是倾向于使用黄金作为货币,因此这种铝箔币实际上就是“纸黄金”——即把金币的铸造工艺印在纸面上从而制成的“金币纸币”。由于采用了金属铸造工艺,这种“纸黄金”具有一定保值功能,同时也能降低纸币的大量发行量对经济的冲击。
当然,这种“纸黄金”并不像现在这样的电子化方式,而是需要人工进行冶炼和印刷,因此产量并不大。到1986年的时候总共才发行了3298万枚,这些“纸黄金”主要用来兑换境外游客手中的人民币票券,并收回境外流通的人名币。 不过这种“纸黄金”毕竟不是真正的金币,因此不能用于国际结算,也不能作为储备资产。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在1987年发行了硬通货——铜合金币,也就是题主看到的1元硬币。
这种铜钱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铸币工艺,既保证了面额价值的稳定可靠,也能够轻易区分真假。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枚沉甸甸的硬币,无论是放在口袋里还是钱包里都不会有那种轻飘飘的感觉,因此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1元硬币上的人像原来并不是鲁迅。1984年时,由于政治原因,日本文学大师鲁迅的作品被禁止出版。于是有人大代表建议用鲁迅的头像代替袁世凯的头像。从1985年到1987年的硬币上都印有鲁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