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钱有收藏价值吗?

关宗阳关宗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雍正通宝? 众所周知,古代的钱币都是“方孔圆钱”,这种设计是为了便于用绳子穿起来,做成钱串子使用,而清朝时期,为了减轻盗铸、伪造钱币的现象,就采用了“形制”和“材质”双重鉴定的方法。其中,“形制”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在铜钱外面包裹一层纸或者泥作为样子,以辨别是否真币;而“材质”则是指将铜钱的表面进行腐蚀处理,看其生锈的程度来辨别真假。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

我们都知道,清世宗胤禛即位时已经是八岁孩童,由叔父胤禔代为管理朝政,此人性格贪婪且喜欢花钱(后来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因此在他当政的雍正四年开始,就先后出现了户部银库亏空和大臣挪用公款的现象,而且数额巨大,根本无法填补。为此,雍正皇帝可谓是伤透了脑筋,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以银代钞!既然银子能买到东西,那钞票不就是纸么?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从雍正五年开始,朝廷发行钞票,并规定每千文钱兑换一千文钞票,国家以此做为“财政支出”,百姓也可以用钞票购买物品,而所有的店铺都必须严格遵照此比例换取钱财,不得拒收。

然而,这种以银抵钞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反而使得当时的民间舆论哗然,纷纷吐槽此事。对此,雍正皇帝气定神闲地表示:天下财赋,散之使民,何尝不是民生之根株?朕正为民生困苦,思有以惠益斯民,而议者反以为扰民?岂有百姓穷苦至极,官家又苦民之理?至于银价之贵贱,系有市面,方始交易得通。若使市面萧条,银价逆涨,即禁止出洋之海船,不许远贩之商贾,亦何益于市价?况朕之银两,皆系捐输,百姓岂因朕用银两,遂至穷苦耶?

如此言之有理,辩论精辟,令人无可辩驳,顿时让反对之声消失殆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