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胆瓶有收藏价值吗?
1、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之前,其实是中国陶瓷业的一个高峰。这个高峰不仅仅体现在瓷器的产量和质量上(这两方面确实都很高),还体现在瓷器的设计和创作上。以青花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瓷器在民国时期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明清两代的丰富遗韵而且出现了许多新花饰和新造型。其中许多品种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奇景。就楼主说的胆瓶而言,民国时期的工艺师们大胆地突破了明代永乐、成化年间所创立的型制而把它塑造得更为丰满、圆润。无论是盘、碗、杯、碟还是罐、瓶、葫芦等,除了沿用传统的器形外,还出现了很多新式样,诸如“鱼乐”、“麻姑献寿”、“嫦娥奔月”、“福禄双全”等等,而这些新颖别致的造型正是受当时西方雕塑和工艺美术的影响所致。
2、但是,这里也涉及到一个评判的标准问题。如果说楼主提到的这种胆瓶是民窑中生产的普通日用品的话那肯定是没有多大收藏价值的。毕竟民窑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当时百姓的日常使用而不是作为文物来制作的。但如果这种胆瓶是官窑或者民窑中的能人们做的精品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不管是哪个时代,能够进入宫廷做御用的陶瓷艺人都是拥有最高技艺的工匠。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可能沾染上时代的风格但是就其艺术本身来说已经是超越时代、超越地域的了。这样的珍品当然是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你手中的这件东西到底是什么年代的是什么等级的匠人所作。不过就楼主图中的器物看来倒是显得比较粗放而不精致,这也许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制作这件陶器的工艺师或许已经具有很高的技艺但可能并不属于官方的御用工匠而是民窑里头的骨干级人物。这样的艺人往往能结合市场的需求做出质量好而价格适中的产品从而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有些是依据宫廷传下来的配方和工艺做仿古瓷而有些则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新颖的作品。由于他们注重市场因此很善于把握消费心理,做出来的东西往往受到欢迎并因此而销路看好。不过这类艺人做出的东西往往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而缺少一些文人画的那种清雅因此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审美领域。但我认为这一类的东西仍然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