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黄包车长什么样?
这个要分两个阶段来说,民民国初期和抗战时期。 首先说民国初期的黄包车,这种黄包车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的日本,日本人发明的“自动车”(就是自行车)因为没有换挡装置,不能倒退只能前行,因为结构上的特点,人坐上去以后就不能再控制方向了。而中国人发明了“人力车”,就是现在的黄包车,为了适应中国道路曲折、经常需要转弯的特点,采用了方向盘而不是车头把,同时还可以控制前进和倒退。
所以,从驱动原理上来说,黄包车是比自行车先进很多的交通工具。 而且,由于采用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在当时还是非常昂贵的,同时由于道路条件和维护等因素,汽车的利用率也非常低,所以黄包车在当时是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备受推崇。
那时候的黄包车和现在的人力三轮车样子基本一致,只是拉车的马或者驴换成了蓄电池(电驱动的黄包车上路还比较少见)。
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线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军用物资的卡车已经无法满足所有部队的需要了,于是国民政府就在各地建立了兵站,提供短距离的运输服务。这些兵站通常由军事机构办理,并且统一收费,以弥补车辆损耗。
根据一些老人的回忆,兵站的出租车一般是由美制卡车改装的,没有挡风玻璃和前机盖子,看起来非常奇怪。这些出租车一般按公里收费,每公里三到四个美元不等,远没有现在这样高昂的价格,当时一美元大概可以兑换二十多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