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青花瓷怎么样签定?
青花瓷的鉴定,目前来讲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 首先是青料的问题。现在的科研结果证明,明、清两代的青花用料主要是苏麻离青和进口钴料。前者呈色浓重古朴;后者呈色淡雅秀丽——这两种颜色的差别,就像今天的青花料与釉下彩的发色差距一样。但不论哪种发色的青花,在烧制中都会出现“铁锈斑”——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结晶花”(图5),只是苏麻离青烧出的“铁锈斑”较粗放,进口钴料烧成的“铁锈斑”则显得细腻一些。
不过现在有些仿古作品,也使用了这种进口钴料,所以单凭这一点已经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了。 为增强识别效果,我们可以把被鉴定的器物平放在桌上,观察它的侧面及底部的状态。一般来说,真品的底部都会经过打磨处理而显得光滑平整;而仿品大多采用粘接法制作而成,它的底部会留下明显的胶痕(图6)以及针眼状的孔隙——这些特征都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还可以仔细观察一下青花瓷器的胎体厚度,真品由于使用的是细白泥,故胎体一般都比较薄;而仿品由于选用的是比较粗放的泥料,其胎体一般都会做得比真品略厚。 至于纹饰,只要细心观察,总能找到一些破绽。首先,我们不妨将目光集中在它的图案上,看看是否对称,线条是不是流畅自然;其次再察言观色,看它的笔画是粗细一致还是渐细,是顿笔还是尖笔所画——因为古代工匠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使用铅笔、钢笔作画,他们的工具只有毛笔一支,蘸满了墨汁后,在运笔过程中,墨汁会逐渐散开,因此线条就会渐渐变细。另外,我们还应留意它们之间的衔接部位的处理方式,是真品的疏朗还是仿品的繁复。如果说以上方法还不能帮你分辨出真假的话,那你可以拿出一枚硬币或一块肥皂,把它垫在瓷器下面,让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凹槽,然后仔细观察这个凹槽的形状——如果是真的青花瓷器的话,那么它上面的纹饰必然会有一个对应的变化,即:越往里的纹饰就越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