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紫砂一般是独孔吗?

娄育林娄育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可能混淆了“民窑”和“民国瓷”的概念。所谓“民窑”,是相对于皇家官办窑口而言的,指大量民间烧造的瓷品(包括茶器)。而“民国瓷”则明确是指民国时期所生产的瓷器。严格来说,这两个概念不能互换使用。 然而民间对于“民窑”的概念和使用却存在一种普遍的谬误——将“民窑”代指所有产自民间的器皿,并错误地以为这些器皿必然质量不佳、价值不高;相反,对于“民国瓷”则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近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事实上,这个谬误恰好倒过来了——由于明清两代官窑(主要是御厂)生产已严重衰退,技术水平远不及前朝,导致清末民初以来很多民窑(主要是各地瓷厂)的工艺水准甚至超过了官窑!

回到问题来——为什么民国紫砂是独孔?因为民国时期的紫砂壶绝大多数都是民窑产品,而民窑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往往会采用一种叫作“嵌砂印模”的成型工艺(参见《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江苏宜兴陶瓷》P7-8图3 4或《中华陶瓷史》P560图192)。这种技术是用泥片粘结成壶身轮廓后,在壶里外包上细砂,印出壶的表面纹理,然后去掉砂子,留下壶身模具,再灌入紫泥进行二次烧制。这种做法省去了手工雕刻、修坯、刷漆等工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以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几乎所有民窑的陶土器(包括茶具)几乎都是采用这种“嵌砂印模”的技术。

当然,也有一些民国时期的紫砂壶采用全手工作成的,即完全不用模具,像顾景舟、朱可心等许多名家的作品就有不少是全手工制作而成的(尤其是朱可心的紫砂作品往往壶嘴、壶把和壶身都不是一次成形,需要拼接,这样的制作过程自然更费时费力)。但这些作品的数量在所有民窑产品中非常少。

最后提一下,由于历史原因,现在所谓的“民国瓷”中有很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的,但那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所以这些产品仍然属于民窑的性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