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的字典值钱吗?
我有一本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的字典,是线装本,共四函,共十二本。字较大,是沪上朴学书的局刻本,扉页有“商务印书馆出版”三个浑厚大字。书前有一段序言,文字如下:“……我国固有典籍,卷帙浩繁,除经史外,诸子百家,以及诗文词曲,搜罗具备,要为万有。其间字仅一二,句或三五,义深旨远者,间亦有之。小之考证音训,大之考证史实,虽郑康成、韦昭、杜牧之,不能独为其功。学海无涯,是书虽简,尚有遗珠。研桑心苦,学海无边,是书虽简,尚有遗珠。研桑心苦,亦难尽读。诸君子稍加搜览,择其精者,标为浅说,实兹寡陋云尔。”最后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商务印书馆版的行”字样,下面有“世界书局经售”九个大字。此本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红卫兵作为“四旧”物件,从二楼阳台扔下,折断脊背,幸亏当时的时代书店老板钱君陶先生保护,才使此本残存,现亦完好。
由于此书为线装,所以书中无页码,但此本中有几处注明页码,共12本,每本有160页。在“凡例”中规定:“上自周秦,下逮辽金元明,凡有传于今者,皆为释文,而周秦鲁三王者尤为详。经据宋本,诸子则据明嘉靖黄省曾刊本,史为校雠精审,征引群书,最明辨。”可见这是一部较完整的历代名人传记。
从书的前面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将某些名人的佚事、传记、书序、著作等,集为一本的书籍,以传于世。这种类书在清代已有,例如下面这种,或作“别集”:
类书,中国古代类书比较多,著名的类书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
类书是一种备检寻览之书。它从各种典籍中摘抄编录古今人物事迹,分门别类,编为卷帙。类书以采集多见长,有的类书又兼有解释经史的功用。类书的优点在于博,可以“周览群书,时见奇逸”;缺点在于陋,由于大量摘抄,缺乏科学整理。类书虽“资于闲览”,却不能“益于道理”。从这点而言,此书应是前人抄前人的,并非“考订精审,征引群书,最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