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线装战国策什么价值?
清末线装《战国策》的价值
2009年12月26日 17时32分07秒 来源:武汉晚报
26日上午,一批古籍出现在了汉口的旧书市场上。古籍共60卷,是清代嘉庆年间用丝绸装订的线装本《战国策》,全本12册。其中,前5册为吴吴启勋评本,后7册为张敦仁评本。收藏者李先生说,这60卷《战国策》是清末民初文人吴熊光(字念扶)旧藏。昨日这套书拍出了14.4万元高价,平均每册2400元。
上世纪80年代,该书曾两次现身文物市场。一次是1983年11月,南京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山图书馆以一套《战国策》影印本(10册)与某单位交换线装《战国策》(45册)。江苏省文物公司据此影印了10册,为图书馆留二递一。另一次是1984年12月广州市某单位向广东省博物馆赠送了一套线装《战国策》(15册)。不过,据现有史料可知,这种版本的《战国策》最早是在1923年上海古文学社印行的《古书丛刊》中。
而清末民初,《战国策》有多种版本流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汪继培(字仲虎)、汪伯敖(字叔蕴)兄弟和胡适、俞平伯等人合编的《战国策选》,该版本是迄今为止版本最有影响的一种。据统计,《战国策》诸版本中,以《古书丛刊》本是最为流行的版本,可见该本《战国策》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另外,《楚辞》经屈原改为楚辞体,不仅盛行于楚地一带,而且很快传到吴、越、齐、鲁等地,其后渐及燕、赵、魏、韩,几千年来久盛不衰。到了清代,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谭嗣同、熊十力也提倡屈原精神,使屈原地位日显重要。郭沫若将西周、春秋时活跃于江汉流域群士的英雄人物纷纷视为屈原的前辈,更使屈原与战国时的各国变法革新运动相联系。《屈原》、《霸王别姬》等剧作,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