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有没有绿色玻璃?

濮阳婧可濮阳婧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制玻璃最早的国家之一。玻璃的英文名称Glass,就是来自中国玻璃的英文名称“Crystal”。“玻璃”一词,在中古汉语中写作“琉璃”,现在人们习惯将玻璃成为玻璃。我国玻璃的制造历史源远流长。《韩非子·十过》篇曾记载,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古希腊人就在神话故事里提到一种用“玻璃”烧制的灯罩。其实,这一故事出自古代埃及人用“费来思”一词记载的在远古时代用玻璃制成的球和碗。

我国玻璃生产的历史也相当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民间和官府中就有了吹制工艺和制作琉璃器具。汉代,我国琉璃生产进入一个全盛时期,除了能吹制大的容器外,还出现了制做镂雕和镶嵌雕刻品。南北朝至隋朝,烧造出具有乳白色或略微带蓝色半透明的玻璃,到了唐代,玻璃吹制成工艺有了改进,玻璃器更为精美,其质量也达到了与西亚和欧洲玻璃质量相等的水平。

据《唐六典》记载:“玻璃,秦汉自有,秦汉以前未知有也。”从汉代的“琉璃”,一直传到现今的“料器”。料器,是中国北方特有的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称料器为“料”,南方称琉璃。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料”是起源于北京西山一带。

琉璃是一种半透明、有光泽、硬度5.5--6.5、具有良好耐火性和脆性的矿物。它的主要成份是铝硅酸钠,还有氯化钠(钠,nà)、氯化钾(钾,kǎ)和硼酸(硼,péng)。它的颜色有绿、金黄、乳白等。

根据琉璃的特点,人们将琉璃分为两种,即“贵琉璃”和“硝琉璃”。将琉璃与陶瓷并列为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点缀,其作品与金银相创造,可谓绚丽多彩。

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对琉璃进行了加工,制做出了许多工艺品,如古埃及的法老王左塞尔墓中的三颗彩色琉璃颗珠。在古埃及,从公元前2700年至前1000年的青铜器时代就产生了玻璃艺术。在中国,琉璃的制作历史已有二千年之久。史论记载:“古琉璃也叫矢车犀,是取得其形似而得名。古矢车犀的原料是铅、锡、矽(硅)的混合体,其制作工艺分为熔、铸、削、挖、磨。琉璃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中国琉璃是古代汉族人民在琉璃的烧制过程中,为了美化琉璃而同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

琉璃的种类

琉璃的釉面光润,颜色有翡红,青、白三种。琉璃的品种和制作的方法,是依烧造时的成分比例不同,琉璃分为许多种类:

“焚烧”是一种制造琉璃的最古老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先将琉璃的原料混合在一起,再放到一个瓷制的容器中,然后将此容器放到一个充有砖木炭的大窑炉中,窑中的炉火要将熔化的琉璃不断地沸腾,并且要连续不断地添加木炭,将琉璃制成后,就会将其倒入一个金属模具中,然后冷却成形,再将此琉璃产品从模具中取出,并将多余部分切除,就得到了一个基本成品的琉璃。

“吹制”是将熔化的玻璃浆吹成玻璃件。这种制作工艺是将熔化的玻璃、锡水等按一定比例配料。然后将玻璃桨吹制成瓷管状,等形状、尺寸合适后,再冷却成形、切割、修边等。

这种吹制法在中国唐代的西域地区(今新疆、阿富汗)、元代的欧洲等地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写道:“玻璃碗,颇黎匣,琉璃盘,乱满明霞,红罗幕,紫绮席,帐前寒夜云起,永更高山流水音”。玻璃碗就是指当时吹制的玻璃制。“压铸”是指将熔化的玻璃料高温加压注射入模具中,冷却成形,得到玻璃制品。“玻璃”即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它的制作分五个步骤:1、原料准备;2、铸造;3、退温;4、切除;5、检验、包装琉璃。

在我国古代汉族民间琉璃的制造工艺是非常复杂的,炉温很高,火候十分困难的,色彩各异,而且传统的制琉璃的每一个步骤,全是全凭手艺人的手部技巧和经验。人们根据历史书籍记载,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琉璃。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此有明确记载。清朝蓝浦、吴继志所著的《景德镇陶说》中也有记载清代生产琉璃的详细过程。可见我们的祖先对琉璃制造工艺是很熟练的,工艺也十分高超。从琉璃制品的造型及艺术风格、釉色看,明显地反映出中国特有的琉璃艺术,这种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工艺发展史和工艺美术品有着重要的价值。近代的一些玻璃制品和古代的琉璃制品相比,显得逊色多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