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京元是什么?
清代京元是捐纳的名称。亦称“京职元”,指清代捐纳规定的可补授京职所需银数。自一、二品京堂以下,皆可捐买。乾隆初定为14,000两,乾隆五十六年(1792)增为16,000两,嘉庆元年(1796)增为18,000两,嘉庆八年(1803)又增为20,000两。道光间,自三品京堂起,陆续停止召买。至光绪时仅一、二品京堂及光禄寺、太仆寺卿、鸿胪寺少卿可买。
清代京元是捐纳的名称。亦称“京职元”,指清代捐纳规定的可补授京职所需银数。自一、二品京堂以下,皆可捐买。乾隆初定为14,000两,乾隆五十六年(1792)增为16,000两,嘉庆元年(1796)增为18,000两,嘉庆八年(1803)又增为20,000两。道光间,自三品京堂起,陆续停止召买。至光绪时仅一、二品京堂及光禄寺、太仆寺卿、鸿胪寺少卿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