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和清代玉如意区别?

邵西图邵西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明代传世品和出土玉器来看,柄身呈s形的玉质如意很少,多数是直柄。而从清代宫廷典籍和档案来看,清廷非常重视玉质如意,从康熙朝开始,朝廷向各地颁发的制作如意的样式中,玉如意占大多数。其外形主要以s形为主,直柄玉如意相对较少。

由此可知,s形柄的玉如意主要流行于清代,明代较少,直柄如意在明代已有,清代也一直沿用。也就是说,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如意的柄身来区分明清玉如意,柄身呈s形的为清代,直柄的要根据其他方面来判断其具体年代。

明代玉如意以青玉、白玉质的为主,尤其是青玉质的较多,黄玉、黄白色玉质的较少;清代玉如意以白玉质的为主,青玉质的较少,黄玉和黄白色玉质的较多。清乾隆时期,由于新疆和田玉料的大量进入和玉作工艺技术的发展,玉质提高,工艺精致。因此,从玉料方面也可区分明清玉如意,青玉质的应是明代制作,白玉质或黄玉质的应是清代制作。

就玉质而言,明代玉质不够纯净,玉中绺裂、砂沁较多,受玉料质量的影响,明代玉如意的抛光程度不如清代。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用料多选上好的白玉等。新疆和田玉料解玉性好,琢制后的玉器经研磨、抛光后能达到温润纯熟、细腻光滑。因此,从玉质和表面的光气方面来看,质细气粗者近明代,质坚气柔者近清代。

从工艺技法来看,玉如意大多采用圆雕、浮雕、镂雕技法,镶嵌技法常用于柄首包镶宝石;玉如意上主要雕刻缠枝莲纹、灵芝纹、西蕃莲纹、云纹、蝠纹、兽面纹、吉祥图文,少数有诗文、御制诗等装饰图案。由于明清两朝相承,工艺继承性强,因此工艺技法的差异不太明显。明代晚期与清代玉如意在工艺技法上很相似,明晚期玉如意的制作工艺影响了清早期玉如意。一般有雕刻诗文、御制诗的玉如意应是清代制作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