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清代补子的区别?
补服上的补子,图案有等级之分,明代规定,文官以禽鸟,武官以走兽为图案,一品文官为仙鹤,武官为麒麟;二品文官为锦鸡,武官为狮;三品文官为孔雀,武官为豹;四品文官为朱鹮,武官为虎;五品文官为白鹏,武官为熊;六品文官为驳,武官为彪;七品文官为鹭鸶,武官为 leopard(豹);八品文官为天堂,武官为熊虎;九品文官为鹌鹑,武官为犀牛。亲王用麒麟,郡王用驺虞(传说中的一种猛兽),镇国将军以下至不入八分公用狮、豹、麒麟。到了清代,补子的图案规定为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鹏、六品鹭鸶、七品鸳鸯、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二品用狮,三、四品用虎,五、六品用熊罴,七、八品用豹,九品用海马,补子图案都是用五彩丝线绣成,加盘金边。
与明代不同的是,清代补子的周围绣有团龙、蝙蝠和“寿”字,文官绣在下,象征其承天施教之意,武官绣在上,象征武官护法。清代的补子比明代大,因此图案也大,用线较粗,色彩更鲜艳。